参考消息特稿丨“双亚冬之城”向世界展现独特魅力

旅游资讯 8 0

“火出圈”的“尔滨”究竟什么样?即将举办的亚冬会筹备如何?中西文化交融的中国城市有多独特?12月5日至7日,“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亚太主流媒体采风”活动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十余个亚太地区国家的20多家媒体代表带着疑问与期许,汇聚“冰城”。漫步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央大街、观摩校园冰雪课、探访亚冬会场馆与地标冰雪景区、体验极富特色的采冰节……他们走入哈尔滨,近距离接触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10月29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里的亚冬会吉祥物雕塑。(王建威 摄)

冰雪“中国游”令人惊叹

从晶莹剔透的艺术冰雕,到刺激好玩的冰雪滑梯,从温馨浪漫的冰雪小屋,到神秘莫测的冰雪迷宫……作为世界最大的室内冰雪主题乐园,位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梦幻冰雪馆让各国媒体代表们直呼体验了“超级冬天”。

“这里的温度竟然比室外还要冷,但色彩斑斓的冰雕建筑非常壮观,简直是一件件艺术品。”印度尼西亚线圈网记者娜迪阿·卓维塔·茵吉丽娜·芮索说,对于来自热带国度的她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与迷人。

手握雪圈,娜迪阿迫不及待地加入冰滑梯前长长的等候队伍。“我不介意花费时间排长队等候,我一定要亲身体验一下从冰面上飞驰而下的那种感觉。”她满怀期待地说。

梦幻冰雪馆占地2.3万平方米,室内温度保持在-8℃到-12℃,3大分区、9个主题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巧妙串联起来。每个场景都仿佛一个独立的故事章节,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体验。

驻足在冰封玫瑰墙前,来自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的记者穆罕默德·卢克曼·哈吉姆·宾·马哈里不禁频频按下快门。“冰块本身是严寒的象征,但在这里它被赋予永恒之爱的含义,这太浪漫了!”他说。

相较于流光溢彩的梦幻冰雪馆,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则用锋利的冰刀展现“速度与激情”。

“加油!加油!”巴基斯坦记者艾布雷西姆大声欢呼,为正在进行中国杯速度滑冰精英联赛的运动员们鼓劲。

得知这处场馆即将成为2025哈尔滨亚冬会的速度滑冰竞赛场地时,《每日中巴经济走廊》记者艾布雷西姆表达了他对这届冬季运动盛会的信心。他说,这里的设施全面且高效,能够很好地为赛事服务,“中国组织体育赛事方面的能力有目共睹,这将是一次精彩的体育盛会”。

哈尔滨作为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悠久的冰雪运动底蕴。这座“奥运冠军之城”,源源不断为中国冬季体育项目输送优秀人才。

在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校,充满活力的校园冰上课堂让各国媒体代表对冰雪运动教育的普及程度感到惊叹。日本东京新闻中国总局长石井宏树为驰骋冰场的少年冰球队员们拍摄了不少精彩照片。

“哈尔滨深厚的冰雪底蕴完全能够支撑它举办一届精彩的亚冬会,从目前来看,各项准备工作都非常成功。”石井宏树说,这里的冰雪运动课程的规模之大让他惊讶,也很高兴看到学生们享受其中。

哈尔滨有着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早在20世纪初便修建滑冰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哈尔滨不仅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更成功申办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回应着这座城市中人民对于冰雪运动的无限热忱与期待。

7月15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幻冰雪馆内留影。(张树 摄)

东方城市的欧陆风情

雪花纷飞,冬意更浓。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游客“打卡”圣·索菲亚教堂的热情。伴随着洋洋洒洒的雪花,拥有百年历史的拜占庭风格教堂更增添了童话般的氛围。人们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记录这一美丽景象。还有不少游客身着西式宫廷华服、手持“权杖”、头戴“皇冠”,拍下颇具欧洲风情的大片。

娜迪阿很久之前就听说过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在中国大地上矗立的西式教堂前,很多人装扮成公主、王子的形象,仿佛穿越一般,中西文化在这一刻融合。这个被称为‘旅拍’的项目太美妙了!”

傍晚时分,有着“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中央大街华灯初上,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在灯光中越加晶莹。在临街店铺的花园阳台上,弹奏竖琴的表演者临窗演奏,悠扬的乐曲响亮迷人,吸引往来游客驻足欣赏。

这条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巴洛克、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等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是深受本地人与外地游客喜爱的热门游览目的地。“我的国家没有冬天,虽然之前听说过哈尔滨以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闻名,但这次来哈尔滨让我有意料之外的惊喜,丰富的文化和热情好客的人们令人难忘。”娜迪阿说。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的传统院落,也看到了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仿佛触摸到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和包容的品格。”来自斐济的记者塔布提·普拉萨德感叹道。她漫步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不由被街边的博物馆、书店、文创店所吸引,不管是馆内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还是店内可爱的企鹅玩偶,她都十分感兴趣。这一街区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如今通过发展新业态焕发出新的生机。

科创产品吸引眼球

智能机械自动操控,百年技艺创新传承……外媒记者们惊喜于“科技之旅”,“点赞”哈尔滨这座城市不断迸发的创造活力。

在黑龙江惠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一架大型农业无人机引得各国媒体代表注目。跟随企业负责人的讲解,这家企业依托智能农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打造“无人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无人化,这让不少记者大为赞叹。

“农业智能化对于提升效率、应对劳动力不足至关重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黑龙江土地广阔,在这里运用农业科技企业的新技术,能为保证稳定的粮食生产助力。”石井宏树说。

对马哈里来说,经过一小时精心烤制出炉的秋林面包最能代表承载哈尔滨“创新基因”的文化底蕴。

“秋林食品仍然将百余年前第一代面包师们的烘焙方式传承至今,已经传承到第五代,这不仅能保护技艺,更为它赋予了独特的文化价值。”马哈里说。

马哈里认为,技术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这和我在位于中央大街的哈工大中心看到的情况相似,学校培养了许多具体领域的杰出专家,学生们也充满科创热情,并以此为职业目标,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在哈尔滨,我们对中国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有了具体感知,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马哈里说。

随着冰雪旅游持续升温以及亚冬盛会即将到来,哈尔滨将成为亚洲聚焦的中心城市,向世界展示着“冰雪之城”“双亚冬之城”的独特魅力与更多可能。

刊于《参考消息》2024年12月12日第9版

记者:杨轩 刘奕彤 沈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