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重庆巴南区有一座位于长江上的江心岛——中坝岛,这里是重庆的蔬菜种植基地之一。在岛上,种菜的村民有七八百人,因为四面环江,岛上的村民和外界沟通全靠水路,包括每天去市区卖菜,也依赖长江轮渡。过去卖菜的村民都背“背篓”,因此,这条长江轮渡线也被称为“背篓航线”,运行65年来,这条中坝岛村民的“生命线”从未停航过。
“背篓航线”:中坝岛村民的“生命线”
清晨5点,重庆巴南区中坝岛大中村,廖昌礼家的灯已经亮了起来,他和妻子周明绣正忙着将新鲜的蔬菜装箱,要在7点前赶到码头,去搭乘第一班轮渡,将蔬菜运到江对岸售卖。
中坝岛大中村村民 廖昌礼:这个莴苣必须早晨洗,头一天洗会变色,早上要洗几十根莴苣。瓢儿白、菠菜、火葱,头一天下午就洗好的。
忙活了一个小时,两口子终于把菜都装上了三轮车,廖昌礼冒雨往轮渡码头赶。说是轮渡码头,实际上是一块较为平整的鹅卵石滩涂地。7点整,轮渡准时到达,大家挑着自家的菜排队登船。几分钟后,轮渡就到了对岸,廖昌礼和村民们纷纷下船,然后再搭车到城区卖菜。
廖昌礼卖菜的早市属于鱼洞街道。为了方便菜农和居民,街道允许每天早上8点前,菜农可以在划定的早市摆摊卖菜。今天,廖昌礼的生意不如往常,临近8点,菜还没有卖完,于是,他到附近菜市场,一部分自己卖,一部分批发给了其他菜农。
11点,廖昌礼赶回码头,准备搭轮渡回家。轮渡上的乘客中,有不少是和他一样出去卖菜的村民,大家在一起谈论上午的生意。回到岛上,中午短暂休息后,他又要开始准备第二天卖的菜了。今年62岁的廖昌礼是土生土长的大中村人,在中坝岛上种菜已经40多年。他说,种菜虽然辛苦,但和以前相比,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中坝岛大中村村民 廖昌礼:我们是土生土长的村民,船原来靠人推离岸,好恼火,现在机械化轮渡很方便。现在路也修好了,基本上是家家户户路都能到屋里。原来土是靠挖,现在是旋耕机来犁,一个人就能种四五亩的菜地。
从木船到水上巴士 两代摆渡人的坚守
中坝岛上,种菜的村民有七八百人。为了方便大家进出岛,“背篓航线”不仅不停航,还免费让大家坐。而负责客渡运输的,也是中坝岛上的两兄弟,他们从小和父亲一起,从最初的木船人工摆渡,到如今现代化的水上巴士,两兄弟在坚守中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中坝岛的村民易中荣、易中林兄弟俩一直负责“背篓航线”的轮渡运营。1959年,两兄弟的父亲易正富划着摇橹的木船运送乡亲们进出岛,这一划就是20多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中学毕业的两兄弟没有像村里的同龄人那样外出打工,而是子承父业,做起了摆渡人。
易中荣:开始是一个小木船人划,三四个人在上面划,后来逐步改为木制的机动船,后来又改为铁船。政府为了安全继续更新,现在就改为了水上巴士。
为了保证岛上的乡亲出行和生产、生活,从2019年开始,这条“背篓航线”被巴南区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纳入“水上公交”航线,当地财政每年补贴55万元的运营费用。
易中林:水上巴士肯定比以前要好些,设备设施各方面都好得多,中国海事安的GPS,以前没有雷达,现在有了。
这条航线只有一艘轮渡,冬季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6点运行,夏季则按早6点晚7点营运。对岛上居民乘船免票,岛外游客进出岛收2元客票费,岛外蔬菜批发商收购蔬菜运往岛外每筐收费2元货票。一年365天,哪怕只有一位乘客,也会按时开船。为了保证船舶安全,兄弟俩必须住在船上,同时也是为了预防岛上谁家有个急事,这不免会对家里疏于照顾。
易中荣:早出晚归,天天在船上,没有时间休息。最遗憾的就是,前不久我们母亲满八十岁都没回去都没给她过寿,我们两兄弟都在船上守着的。
在船上生活了30多年,易中荣先后救起过6名意外落水者,曾被重庆市文明办评为“重庆好人”和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田园风光成资源 “背篓航线”成为旅游热线
随着中坝岛农旅融合的开发,现在有不少游客会在周末乘坐水上巴士,到岛上体验蔬菜采摘,品尝农家菜,“背篓航线”正逐渐成为一条“旅游热线”。而游客在岛上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让村民们有了更多收入。
游客 吴薇:没来过。说是蔬菜基地,还有芦苇荡,我们想走一圈,锻炼身体,再带点菜回去。
周末的这趟水上巴士坐满了游客,下船后大家就组团开始徒步,感受田园风光。
导游 春雨:这线路的特色就是休闲、出片,旅游观光和采买。现在的人都喜欢带一点土特产,这里的蔬菜确实很新鲜也很便宜,大家都喜欢来。
午饭时间,江边的农家乐坐得满满当当,清炒莲花白、自制腊味、水豆腐,几样小菜大家也吃得津津有味。吃饱了,游客又对传统农具产生了兴趣,拿着耙子扫起了墙灰。
打造网红芦苇荡,发展蔬菜采摘、田地认养、岛上观光体验等文旅项目,去年中坝岛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6万元增至2.2万元。岛上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岛上发展乡村游,这也让“背篓航线”的收入有所增加。
易中荣:农家乐好,我们的生意就跟着好。
如今,中坝岛的“背篓航线”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正在成为游客们的体验项目。
为了给进出中坝岛的乡亲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出行条件,当地也在修缮水上“背篓航线”的停靠码头,建造候船亭和厕所。这条“背篓航线”,在65年的岁月变迁中,坚守着对村民的温情陪伴,也吸引着更多新朋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