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江南颇具影响力的千年名刹,如今仅存遗址,还成了小区公园

旅游攻略 5 0

其实在好几个月前就注意到临平的这个安隐寺了,只是没有碰到顺路打卡的机会,就一直等到前两天,秋意正浓的冬季才过去遛了趟摩托车。因为在杭州诸多的名胜古迹之中,它确实没什么名气,尤其还位于小区深处,所以目前还十分“小众”,而这样相对冷清的景点,对于摩旅和骑行爱好者们往往是非常友好的,像我就顺利抵达了遗址正中央。

安隐寺位于临平山西南麓,始建于唐宣宗(847—859)年间,初名永兴院,后唐清泰元年(934)吴越王钱元瓘重建,改名安平寺。宋治平二年(1065),才定名为安隐寺。据说直至明末清初,安隐寺仍是江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名刹,只是岁月悠悠,上世纪50年代曾被用作浙江省监狱幼儿园。而寺前的安平泉则筑墙围合,内置水泵汲水,供周边的家属区饮用。

这口安平泉似乎保存得不错,重新修整后显然已经不具供水的功能,只能算是这个遗址公园里的标志性景点。不过井水显得有些深邃,我在冬天过来,就无法判断里面是否养着鱼了。

随着杭州气温下降,这个公园的秋意已经泛滥到极致。寺内25棵古树(平均树龄210岁,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龄已达400岁)在此时更是各尽所能,展露出五彩缤纷的姿色。偶遇一家三口在这里拍照嬉戏,大概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吧,画面温馨又不失浪漫,当然,男士“吞云吐雾”的时候除外。

池塘一侧的几棵杉树早已被季节染红,和旁边的梧桐叶一起,但凡有点风吹过,就会婆娑而落。有趣的是公园管理方专门在必经之路上留了一块几米长宽的落叶聚集区,供喜欢这种氛围的市民游客拍照取景。

精致的庭院长廊,白塔石桌被巧妙地点缀于林间,让这座曾经辉煌的千年古刹更显孤寂。

历史上,苏轼、陆游、朱熹、康有为、郁达夫等名人都踏足过这里,苏轼对安隐寺前的安平泉极为赞赏,写下《题安平泉》诗;陆游则有《追凉至安隐寺前》;朱熹则留下了《题安隐壁》等。由此可见,安隐寺在古时候可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文人墨客们游学和诗词创作的灵感源泉。而国家一级文物——苏轼的“雪堂砚”,正是出土于此。

难怪有人说,安隐寺是临平历史文化的核心,它确实为临平的山山水水增添了浓厚文化底蕴。进安隐寺山门路口建有一座牌坊,上书“灵山贡秀”,两边题有一副石联“千秋标格供清赏,一代繁华剩劫余”。作为临平山下的免费景点开放的遗址公园,这里如同一方被唤醒了的沉睡已久的文化宝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过来参观。

安隐寺的位置很好找,自驾按导航提示走即可,它的全称是“安隐寺遗址公园”或“安平泉遗址公园”,所在的钱江社区目前还能够自由出入。离它最近的车站是“保障桥”,乘坐321路 ; 386路 ; 397路 ; 402路 ; 417M路 ; 436路 ; 481路 ; 486路公交车能到,但下车后需再走200多米。

标签: 遗址 名刹 安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