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为亭的穿越

旅游攻略 6 0

【导语:老街不大,被厚重的历史文化深深地拦在了怀里,重新归位,受到当下的宠爱,当作了安亭的“根”。这里的古塔,这里的古剎,这里的古桥,这里的安亭泾,尽管永安塔、菩提禅寺都是现在重建的,但严泗桥却是货真价实的文物级古董,至今还为我们服务,桥下的河水流淌了上千年还在被我们所用。置身其中,分享历史的滋润,古镇与汽车的文化暗合难道还是偶然?身边“通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不正是古人的“清江一曲汉时亭”的写照?】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冬日细雨,阴冷。潮叽叽,湿漉漉。借助一个午后的片刻,去安亭老街闲逛一下。这也是我一直想来此寻寻觅觅的缘由。

说来也是天马行空,总想找到古镇与汽车之间有什么渊源。如果说硬要扯在一起的话,安亭的由来还真有点与车和路有关。古人有“十里一亭,以安为亭”之说,如今的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不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设定的?

早在北宋,安亭就是水陆商埠的交通要道,现在也是,有上海北大门之称。

在入口处,穿过广场,先看到一块黄色大石头上刻写的“安亭老街”四个字,遒劲的手写体,而后是赫然醒目的老街牌坊,边上有一座横跨与老街并行的河道上的石拱桥。顿时有了穿越感。

拾阶而上,站在桥中央俯瞰由河道(安亭泾)劈开的两岸老街,分南市和北市。这就有了古意,商号林立,百廛市聚,摩肩接踵,市井吆喝。也许我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我想象中的老街“上河图”,偏于冷清,行人也少,估计是天气的缘故。我查了一下,最低温度降至零度左右,加上雨水淅淅沥沥,赶走了逛街的兴致。不过,江南的雨蒙蒙不论怎样都是一幅水墨画,来自“雨巷”的意境。

眺望不远处的永安塔,在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下,照壁、回廊、码头、古桥,似乎都一起回到了古代,时空被凝固了。桥下河水清幽,两岸树木葱郁,参天拱形,呈倒U字型。不能不说,这才是江南,活脱脱地生在如诗如画中。

近来,多次来过,一次比一次变化大。就像家里买的家具和摆设,越来越丰富而有了意思。印象深刻的不是“老”,而是“新”,几乎有点不认识了,觉得很陌生,却又很熟悉,尽管与记忆不符,但还是能够找到醇厚的底蕴和欣慰。

安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昌吉路。这是安亭镇最早的商业街,有银行医院,商店饭店杂货铺,还有市井气息。以前总把它当作“老街”。每次来安亭都要去走走,否则就像没来过。但真正的老街不是在这里。我为自己的盲目和无知汗颜。不过,每次来安亭匆忙,也没人向我提起。自以为是,琢磨久了才明白,我接触的都不是本地人。

上世纪90年代,在昌吉路与墨玉路口,最有气派的要数“上海大众宾馆”。有人曾向我介绍,他们引进了上海华亭宾馆的管理,故有安亭华亭宾馆之称,名动一时。后来成了上汽大众的销售部门。门庭若市,车满为患,大楼拥挤,螺蛳壳里做道场。

真正的老街,以前我没去过。从资料上看,除了一条小河浜和两岸的民房及商铺外,这与乡下没有什么两样,况且地处江苏交界处,无论是民风还是风俗都被上海边缘化了,而且趋于江苏化。当地人说,这里去昆山要比去上海(市区)方便多了。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安亭有一家汽车改装厂请我去看他们“造”的车。老板提醒我,这里已经是江苏地界了(过了花桥就是昆山)。我还特地站在厂门口左右瞧了一下。老板说,就这么几步路就“跨界”了。翻阅资料,安亭原属江苏。老街严泗桥上的对联就写得清清楚楚:“十字河分两县界,百廛市聚四方人”。

在上海人的印象里,安亭就等于出上海了。上世纪70年代,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分配到安亭一家矿山机械厂。先是不肯去,后勉强去了,半月才回家一次,整天抱怨,连找对象都受影响,想着法子要调回市区。记忆中,昌吉路的东面就有上海汽车厂的职工宿舍。我在采访当年的老工人时,他们说,每周回家一次,坐的还是厂车。上汽大众成立时,市区的人也不愿意来,嫌路太远。早期的工程技术人有不少是从外地招聘或是想回原籍的上海人。上世纪90年代初,采访上海汽车厂时,他们带我去试车就在宝安公路和沪嘉高速(安亭段)上转上一圈,很过瘾,觉得爽。想不到这里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竟成了试车场地,可想而知,那时安亭有多落乡。

这就是安亭,除了造车,就是昌吉路,长途汽车站。其实,这是一个长期被低估和误解的千年古镇,给人没文化的郊区工业小镇。后来在开发上海国际汽车城时,才听说有人在这里挖出了“宝藏”,点石成金,让拥有距今1800多年历史复活了,远超越了上海其他古镇和寺庙。

早在在元、明两代,这里就是“甲弟连云,市廛隐畛,秀民畸士,项背相望,而高贤亦于焉托处,称极盛焉。”清代还有专论:“饶物产而秀人才,地虽僻壤,而有通都之观焉”。

回想当年在发展轿车选址上,专家们看好此地不仅有造车的历史,还有省市交汇“通都”的独特地理优势(配套半径300公里,水陆便利,就像当年老外看中外滩一片滩涂那样兴奋)。相比之下,这里要远胜于德国狼堡的地域条件,而且有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很多老外来了就不想走了。

老街因“汽车城”而出名。在宝安路墨玉路口,有一幅上汽大众40年的大型海报醒目标注:安亭,“中国汽车第一镇”。如果翻阅历史,安亭镇的繁华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出名,是江南文化教育发达的重镇,得益于这里商贾云集,水陆交通便利,商贸文化中心。

那么,古代的安亭是什么样的?明代文豪归有光在“畏垒亭记”中介绍,“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 这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他不仅是当地人,而且是官至从六品的太仆寺丞(掌管马政的机构,即今天管理车辆的机构),还参与了《世宗实录》的撰写。他说,“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

在蒙蒙细雨中看到这段文字被放大制作成景观碑文,古镇一下子被“点”活了。原来安亭在古代是个“殷繁”之地。论及其古老,有菩提禅寺为证,当地人说,“天下菩提两个半,安亭菩提占其半。”

老街不大,被厚重的历史文化深深地拦在了怀里,重新归位,受到当下的宠爱,当作了安亭的“根”。这里的古塔,这里的古剎,这里的古桥,这里的安亭泾,尽管永安塔、菩提禅寺都是现在重建的,但严泗桥却是货真价实的文物级古董,至今还为我们服务,桥下的河水流淌了上千年还在被我们所用,置身其中,分享历史的滋润,古镇与汽车的文化暗合难道还是偶然?身边“通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不正是古人的“清江一曲汉时亭”的写照?

安亭,一个古人寓意深远的地名,穿越千年,以安为亭成就了一座“汽车城”的当下性,不正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远见?已然影响世界,让古镇复活了。

点评

回想当年在发展轿车选址上,专家们看好安亭不仅有造车的历史,还有省市交汇“通都”的独特地理优势。相比之下,这里要远胜于德国狼堡的地域条件,而且有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如果翻阅历史,安亭镇的繁华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出名,是江南文化教育发达的重镇,得益于这里商贾云集,水陆交通便利,商贸文化中心。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穿越 安亭 永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