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卡拉村:探寻古村乡愁印记

旅游资讯 5 0

提要:卡拉村是黔东南州丹寨县的一个苗族村寨,素有“中国鸟笼编织艺术之乡”的美誉,走进卡拉村,探寻非遗技艺背后的文脉传承,探寻贵州古村落的乡愁印迹。

今年暑假,初抵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一切还没有醒来。远山和错落的房屋在晨雾里隐隐绰绰,远近之处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声。

我们一行人漫无目的地穿梭在村落中,走过一座座两三层吊脚小木屋,漫步在狭窄的田埂上,游走在齐人高的庄稼之间。顺着村路向上走,鸟鸣声愈加喧闹,阳光透过重山洒落下来,云雾在金光中渐渐消散,露出远处郁郁葱葱的大山,村寨的轮廓逐渐清晰,如同一幅多彩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在村长的带领下,我们走访的第一户农家,家里住着一位老人。他的房门打开着,老人悠闲地躺在木制躺椅上,听到村长的声音,连忙起身来,笑着用方言招呼我们进去。我们搬来板凳在他旁边坐下,他点燃一支烟,用布满皱纹的手夹起,深吸了一口,然后轻轻地把手搭在扶手上。老人一边回忆一边回答着我们的问题,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原来他曾是一位从事卡拉鸟笼制作的工匠,回忆起从前,那时候他们做鸟笼根本不需要复杂的机械,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和灵巧的双手就可以将竹子削成竹篾,然后再变作精致的鸟笼。他说:“以前把鸟养在鸟笼里拿出去卖,人家都不看那个鸟的,光要笼子嘞!”

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鸟笼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 非遗传承人在指导小孩子编鸟笼(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问道:“您的儿女呢,他们有传承技艺继续做鸟笼吗?”他笑起来:“他们都出去打工去咯……年轻人嘛,说是要向前走咯。”

“向前走”,我回味着这几个字,好像看到了城市的车水马龙,看到我们乘坐高铁来到这里的过程中,从眼前掠过的山河与村落,看到了时间的飞驰。

“您有想过和他们一起到城里去生活吗?”一行的队友问道。他又吸一口烟说:“不去,我一辈子生活在这里,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即使不做鸟笼了,每天能在门口的几亩田地里寻些事儿做也挺好的。”说着他转头朝窗外。

一上午,我们走村串户,见到的年轻人不多,大多都是闲然自在、乐呵呵的老人。

那村、那人、那场景……如镜头一样不停闪过,一切都那么美好。这里的时间过得很慢,慢到可以静下心来感受这里的一切美好与闲适。

村寨如同一棵老树,守望在时间长河里。想起这座古老的村落里那么多可贵的技艺与文化,如何在未来的时光里继续传承发展?

我们跟着村长继续向里走,极具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式建筑出现在眼前。村长说:“那是银匠村,是卡拉村的村中村,近几年打造的非遗旅游村。”

木制的长廊上悬挂着一排大小各异的鸟笼,屋前的大树下,一群十二三岁大的孩子围坐着,他们每人手上都有一只未成形的笼子,正拿着竹条往上编。

他们中间坐着一位身着靛蓝色民族服饰的中年男人,是他们的师父。他告诉我们:“这些孩子都来自城里的学校,是特地来这里学习非遗鸟笼制作技艺的。”

他一边给旁边前来请教的孩子做示范,一边跟我们说:“现在这已经成为热门的非遗研学了。假日期间,各地的学生和旅客都很愿意来这里亲手制作一个鸟笼带走。”

他擦了一把汗笑道:“以前还以为我们这个东西要失传了,现在看起来这些老东西还有新生命了。”

离开时,我们转头看了一眼师父,他皮肤黝黑却总带着笑容。队友跟我说:“能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传授一门自己引以为傲的技艺,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村长听了这话说:“是啊,他们都是从小开始学这个的,以前还以为这个行业不行了,现在终于又能在家乡一展身手了,好多老工匠都回来开班教游客和娃娃们呢,而且还供不应求。”

“叮……叮叮”金属敲击的声音由远及近,透过窗口,我们看到几位匠人一手拿着小锤,一手拿着镊子制作银器,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午后宁静的小巷里。那一刻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村庄的性格,它静得那么生动,闲得那么蓬勃。

我们继续前行,从另一条小路穿出来,惊讶的是,我们走访的第一位老人的房屋再次出现,老人还是坐在那里,他的老伴坐在对面,一边洗衣,一边与他闲聊着。

原来沿着蜿蜒山路一直向前走,还能够回到开始的地方,走过的一切都还在那里,我们却满载而归。也许这座村寨也是一样,它一直在向前走,木屋与砖瓦房相间,手工与机械结合,有些年轻人走了,走出村寨,走向城市,又有些年轻人回来了。

卡拉村的年轻人,经过一路探索,一路坎坷之后,他们终于走了回来,回到吊脚楼,回到银器、鸟笼的技艺上,他们将各地的游人带回来,把先进的企业引进来,再将传统的技艺带出去,将文化带出去,走向世界。

在村寨的农家乐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也是这家农家乐的老板。他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开了这家农家乐。”如今,他好些儿时的玩伴也回来了,有的与他一同经营农家乐,有的在村里办起了民宿,旅游旺季时,收入十分可观。

他乐观地说:“都会回来的,都会延续的。”

第二天傍晚,我们驱车离开卡拉村,透过车窗又看到一缕炊烟自远方梯田上升起。车辆飞驰经过,远远看去,那间梯田边的小屋,如同一位老人坐在田坎上静静抽着烟,他在等待着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