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2月19日电题:杭州的浪漫:落叶不扫,归于诗意
新华社记者段菁菁、张璇
寒潮无声进入杭城,转眼间,城市的44条道路已被金黄的落叶覆盖。
6岁的悠悠和家人漫步在西湖边,脚下发出清脆的“咯吱”声响。和悠悠一样,冬日的清晨,很多人前来感受这份“落叶不扫”的限定浪漫。
“我去过很多地方,杭州的韵味与众不同。”86岁的美籍华人游客许国陶说,西湖边的古建筑与西湖景色相得益彰,漫步在落叶铺满的街道上,更能感受到一份独特情调。
“碧云天,黄叶地”“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叶秋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杭州人希望将这份诗意保留得更加绵长。
早在2011年前后,就有人向城市管理者建议:把落叶保留下来,让市民游客都能欣赏落叶缤纷、遍地绚烂的自然之美。
2017年,杭州首次公布了“落叶不扫”的道路。此后,这份与落叶的约定再未失约。如今,不仅西湖周围的“梧桐大道”,西溪路的“香樟道”、学林街的“红枫道”、桐庐迎春南路的“银杏大道”,落叶都被保留下来。
今年,全市“落叶不扫”的道路(园路)已经拓展到44条。在街头巷尾,金黄与红橙交织的色彩,与城市山水风光相得益彰,为杭州增添一份独有的冬日浪漫。
在杭州南山路上的中国美术学院门口,通体由落叶打造的大象滑滑梯、尖帽小人、落叶雪人成了网红打卡点。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发起“秋叶艺术节”,将落叶重塑成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如今,这一节日不再是艺术家们个人表达的空间,而成为全民参与公共艺术的舞台。
“落叶不扫”饱含审美情趣,也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小朋友好久没有这么亲近大自然了。”悠悠的外婆陈莹芬说,因为久居钢筋水泥森林,夏花秋叶这些原本平凡的东西,也变得珍贵起来。她告诉埋头“捡秋”的悠悠,落叶是树木与季节之间的约定,是大自然的循环之美。
杭州的“落叶不扫”,并不是将城市街道的面貌简单交予自然。在西湖边从事清扫工作18年的环卫工陈亚记得,以前秋冬清扫路面就是“一扫而尽”,一天扫个三四回。“有了‘落叶不扫’的模式之后,我们早上扫一次,白天和晚上把落叶留给游客,但也对我们清扫的精细化要求更高了,要在落叶里找垃圾。”
“我们一直在进行市政工作与城市景观更契合的探索,逐渐摸索出较为成熟的‘落叶不扫’模式。”西湖景区城管中心环卫管理科副科长杜皖琪说,“白天不扫、清晨普扫、霜冻天气及时扫”,既保留了城市的诗意,又保证了城市管理的安全。
从日复一日清理西湖的勤勉,到对湖边柳树去留的“较真”,再到接力护送小鸳鸯过马路的“温情”,及至如今的“落叶不扫”……城市管理不断丰富完善的细节,让杭州的人文之美越发动人,吸引更多人来到这座城市,爱上这座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