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耗资9亿,将黄河水引进库布齐沙漠变绿洲,内蒙古真牛

旅游资讯 3 0

上图为20世纪末的布其沙漠,下图为2018年库布其沙漠

文|睿之悦

编辑|睿之悦

敢想敢干的中国人将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付诸于行动:一片沙漠变湿地。耗巨资9亿,将黄河之水引入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齐。生命之水将“死亡之海”的局面彻底改变,沙漠竟然成为了动植物的生态乐园,还成为了世界学习的模范。

库布齐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这片与风沙共舞的土地,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却以一场前所未有的壮举,将黄河之水巧妙引入茫茫沙海,让库布齐沙漠焕发出勃勃生机,书写了我国治沙史上的新篇章。

库布齐,这个名字曾让无数人心生畏惧,它不仅是自然对人类的挑战,更是当地百姓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库布齐是我国的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上,黄河呈“几”字型流过,而库布齐沙漠就在这个“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

黄河和库布齐沙漠

它的名字是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也是因为这个沙漠的地理位置而得名,黄河像一张弓,沙漠则像是黄河弓上的弦。

广袤无垠的黄沙之下,掩埋的是老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在这片不毛之地,庄稼难种,牛羊难牧,风沙是这里的常客,让这里的人民的贫穷如影随形。

但中国人骨子里那份执着,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选择了坚守,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在这片黄沙中种出希望。

02

治沙之路

50年前,库布齐沙漠里的植被覆盖率不足3%,每年,在这里发生的沙尘暴近60次,库布齐沙漠在当时被称之为“生命禁区”。

面对困境,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民没有坐以待毙。

当地的政府、企业和人民抱团治沙,面对着这些无情的沙子,众人都被“逼”出了斗志。

要知道,当时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沙尘弥漫的时间就有70多天,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而距离比较近的北京、天津也因此饱受有大风天气的时候沙尘的困扰。

那个时候,有事情只能骑着骆驼出来办事,来回百公里需要走6天。

那个时候,孕妇难产都送不出去,还没走出沙漠,人就没了。

春季沙尘暴埋住了家门口

那个时候,刚种好的庄稼,一场沙尘暴,庄稼都被埋在了沙里,只能用手刨,好不容易都刨了出来,沙尘暴,又来了。

人们被逼急了,沙害这个恶魔必须铲除。

于是,众人众志成城,开启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治沙之路。

要退沙,就种树种草,年年种,年年死,成活率只有不到20%。

这一防就是五十年,两代人。

以前,工人几分钟都挖不出来一个树坑。

现在,一个人一手拿着沙柳,一手把铁头水管插入沙子里,水流冲击出一米多的洞,将沙柳插进沙洞里,不到十秒钟,成活率80%。

而用的水,是黄河水。

10秒种树:微创气流法植树

引黄入沙

当地勇敢地迈出了“引黄入沙”的想法。

这一想法,初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

但在无数专家学者的探讨商议下,逐渐化为了可行的蓝图。

水是沙漠的克星,只要有了水,一切皆有可能。

于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引水治沙工程在库布齐沙漠悄然拉开序幕。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持续较量。

从2004年起,历经十年风雨,两期工程相继落成,黄河之水终于穿越了重重阻碍,缓缓流入了库布齐的腹地。

这一壮举,不仅解决了黄河凌汛带来的水患问题,更为沙漠带来了生命的甘霖,为人们的治沙,提供了更好的便利。

在杭锦旗这片凌汛频发之地,工程师们巧妙地利用自然规律,将黄河的汛期,变废为宝。

凌汛就是上游已经冰雪融化,下游还往往处于封冻的时候,大量的水流夹杂着冰涌向了下游,在狭窄的河段容易造成高水位溢出地面,被称为凌汛。

他们修建了水渠系统,将凌汛时期的洪水引导至库布齐沙漠的低洼地带。

这样的举动既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又为库布齐沙漠注入了宝贵的生命之源。

引水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在沙漠中留存下来,才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为此,内蒙古人民再次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与勤劳。

沙漠中的梭梭

他们不分昼夜,在沙漠中植下了一棵又一棵的树苗,沙柳、胡杨、梭梭……

沙漠中的沙柳

这些耐旱的树种在黄河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逐渐在沙漠中织就了一张绿色的图画。

这些树木不仅稳固了流沙,更让黄河水得以在沙漠中停留、渗透,形成了良性循环。

如今,库布齐沙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黄沙漫天已被绿意盎然所取代。

天鹅、灰鹤、丹顶鹤、野兔等野生动物们也纷纷回归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它们在这里觅食、栖息、繁衍后代。

库布齐沙漠迎来了灰鹤和丹顶鹤

此时的库布齐沙漠俨然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乐园。

库布齐沙漠真正做到了“人进沙退”,将沙窝变成了金窝窝。

04

靠沙吃沙

在这场治沙战役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当地的百姓了。

他们再也不用为风沙侵袭而担惊受怕,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

有了水、有了绿、有了希望,他们开始探索各种致富之路。

有牧民利用黄河水形成的湖泊养殖起了小龙虾、螃蟹等水产品。

因为在这里养殖水产不用管理,不用饲料,深受牧民们的喜爱。

有牧民则依托沙漠绿洲发展起了生态旅游产业,沙漠里骑骆驼,沙漠越野,滑沙等项目使得牧民们腰包满满。

这些新兴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让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今的库布齐沙漠,已经成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库布齐沙漠获得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库布齐模式正被国际学习,复制。

而库布齐沙漠,远不止于此,它还有更多惊喜。

在库布齐沙漠腹地,有一幅骏马图,静静的安放在那里。

骏马图由196320块光伏板拼成,占地1398421平方米,已经成功申请了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组成的图形。

“光伏+治沙+农林+旅游”模式已经将库布齐沙漠由贫瘠,变得富有。

它用自己的变化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力量。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内蒙古人民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参考消息来源:

人民网 2023.08.29《世界荒漠化治理看鄂尔多斯》

中国日报网 2024-09-06《万众共筑“新长城” 同心掬得“满庭芳”——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民齐心协力治理库布其沙漠纪实》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