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园游记:历史的回响与文学的寻觅

旅游攻略 4 0

在延津县城的心脏地带有一处占地面积不大却隐含文化底蕴的新建小游园,这里曾是县文旅局的老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文旅局迁往他处,但仍然保留着数十年前竖立起来的电视塔和塔下面的二层小楼机房,在这片空旷而宁静的空地上今年才建成游园,这里的人们习惯地称为塔园。这处曾经被岁月雕琢、被文化浸润的老地方,在过往的几十年里由电视台发射的无线电波让全县几十万人见证过无数历史瞬间和岁月流转中留下的无限遐想;三十多前我就是通过这座电视塔才发现刘震云老师的成名作品:塔铺;再后来电视塔又给我讲述了刘老师更多的优秀作品与故事;这个塔常常让我心中对震云老师涌起一股股莫名的感动与无尽的敬仰。塔园,这个承载着延津厚重历史与文化艺术的地方,如同一位老朋友,静静地守候在时光的一隅,等待着每一个有心人的探访。而我,今天正是带着对故乡当代中国文坛大文豪刘震云的深深敬意与思考,踏入了这片充满故事的游园。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塔园的每一寸角落,我便已置身于这片被文学之光温柔照耀的游园之中。四周是葱郁的树木与错落有致的花坛,一条蜿蜒的小径引领着我,仿佛是在引领着每一个热爱文学、热爱思考的灵魂,走向那个曾经属于刘震云的故乡记忆。

我沿着小径缓缓前行,耳边是鸟儿的欢歌与晨风的低语,心中却是一片宁静与安详。我思考着刘震云老师的作品,那些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表达,是如何在他的笔下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那颗敏感而深邃的心灵,是如何在故乡的这片土地上汲取灵感,创作出那些令人震撼的文学作品。

在塔园的东端,有一片开阔的停车场,我站在空地上,眺望着远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里过去曾是一排排的二层小家属院,我也在此住过十年光景,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刘老师,在与左邻右舍闲聊时也偶尔有邻居很有兴致地夸赞刘老师河南文科高考状元新兵连的一阵儿。我也曾在他老庄家所在乡镇工作过三年三个月未曾有幸谋上一面,再后来我调往县城一个非专业的部门,马马虎虎熬过十年。2015年国庆前夕,听我邻居说刘老师来她家串亲戚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紧跑慢跑地捧着他一摞子大作前往拜见签名留念,他始终微笑着,和蔼的像天空中的一朵白云,或许我是紧张怯生的缘故,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一翻,最后连个联系方式也忘索要了。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塔园也迎来了它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老人们在这里晨练、下棋、聊天,孩子们则在花坛间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份和谐与宁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刘震云老师的作品,正是从这种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它们转化为笔下的文字与故事,从而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午后,阳光变得柔和而温暖,我漫步在塔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着这里的每一处风景与气息。在游园的北端,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将髙高䇯立的电视塔团团围起来宽厚的象一道墙,它们挺拔而坚韧,如同刘震云老师笔下的那些人物形象,无论遭遇多少风雨与挫折,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追求。我坐在竹林下的石凳上,静静地聆听着竹叶的沙沙声与风的低吟浅唱,心中充满了对刘震云老师的无限敬仰与感激。

傍晚时分,当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塔园时,这里又呈现出了另一番迷人的景致。金色的阳光与碧绿的树叶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沿着小径再次漫步,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与不舍。月亮己升上天空,高高的挂在塔尖上,刘震云一个雷震云霄的名字,他是延津的名片,是文坛明星,也是巨星,更是我心中的月亮。我知道,我的探访寻觅即将结束,但那份对刘震云老师的敬仰与思考,却将伴随着我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日子。

在塔园的这段时光里,我仿佛与刘震云老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感受到了他那颗敏感而深邃的心灵,也感受到了他对故乡、对生活、对文学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我深知,要用我的后半生去研究刘震云老师的前半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但我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与汗水,因为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游园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与力量。

如今,当我再次回想起那段在塔园度过的时光时,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与感动。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刘震云老师的作品与故事,也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带着对刘震云老师的敬仰与思考,踏上新的旅程。我相信,在文学的世界里,我将能够找到更多的答案与启示,也将能够用自己的笔触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与传奇。而这一切的起点与归宿,都将是那片充满文化底蕴与文学之光的塔园。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游记 文学 塔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