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地建筑·曲靖篇|钟灵书院:琅琅书声传百年

旅游攻略 2 0

编者按:建筑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云南省曲靖市现存的古代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形式多样。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折射出古代曲靖与中原内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情况,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强国”曲靖学习平台与“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滇地建筑·曲靖篇”专题策划,精选曲靖具有代表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展现其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的古典韵味,彰显其一砖一瓦在时光雕琢下的别样美。

钟灵书院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马街小学内,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钟灵书院四周古树掩映,布局严谨,为清晚期所建的典型义学书院,是云南省规模较大且保存较完整的清代书院之一,为研究清代书院建筑风格、当地的人文学风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钟灵书院于2012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灵书院以南北中轴线为基线,依次排列着照壁、山门、讲堂、上堂等建筑,东西两面有厢房、陪房等。照壁长27米,厚1米,高约6米,距离山门26米。山门三间总跨度13.26米,进门屋檐为清式七层斗拱,两旁各立高3米的石柱,石柱上阴刻楹联“广厦宏开看地隔尘嚣俨是鹅湖鹿洞,英才蔚起愿功深讲习同跻月路云阶”。讲堂三间总跨度12米、进深7米,山门与其后面的讲堂、上堂、厢房形成两个院落,前院长11.2米、宽10米,后院长10.4米、宽10.8米,均用青石板铺成,两院厢房檐柱均为石柱,所有房屋均为一楼一底清式抬梁结构。

山门东间内立石碑,其中《钟灵书院碑记》立于光绪元年,该碑碑刻和《陆良县志稿》等文献资料记载:清同治十三年,当地乡绅杨文训等为培育地方子弟,联名上奏“兴建义学”,后上谕准建“钟灵书院”。当年即选定马街南头原武庙之地,鸠工庀材,开始兴建。清光绪三年(1877),绅首杨秉仁捐赠斗拱、飞檐、石柱,马街外来48商号捐赠部分实物,当地乡绅王万清、谢名盛等捐资建大门、照壁,砌围墙,悬挂“钟灵书院”匾额。清光绪六年(1880),工程全部完工,历时六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钟灵书院改为南区高等小学堂,设初级班、高级班。1925年,滇军中将旅长郑玉元捐银圆500两,制学堂桌凳和其他设备;次年春,正式开设6个班,校名改称马街小学。1928年,设马街国学专修馆1个班。1943年,改称马街中心小学,曾设中学班并取名“萃山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马街小学”。在1929年至1949年间,书院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临委成批派党员干部到陆良开展工作的重要场所。

由于年久失修,钟灵书院大部分建筑出现了基础崩裂、屋面漏雨等严重影响古建筑安全的情况。2013年10月及2014年9月,云南省文物局下拨经费对钟灵书院部分建筑开展了两期修缮工作。2020年3月对钟灵书院古建筑群进行了第三期修缮。三期修缮工程涉及照壁、上堂及后院东厢房等建筑,修缮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及相关专业技术标准,采取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还原并保留建筑原貌。

如今的钟灵书院,静静地矗立在马街小学内,沉静如长者——胸藏百年书声,注视菁菁成长。红墙青瓦间,四季更替,光阴流转,不变的是那一缕隽永且如芝如兰的书香!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曲靖学习平台联合出品

统筹:唐莉娜和晓张艳

策划:唐敏资红喜

文案:唐晨谢慧琴罗爱波

视频拍摄:王玲方玺宇资鹏章智尧

视频制作:王玲孙骏鹏

图片拍摄:王玲

海报设计:孙骏鹏

文字资料来源:书籍《爨乡文化风采》、陆良县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