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百年古镇“一池春水”——北碚区人大常委会聚力推动偏岩古镇资产盘活

旅游资讯 3 0

曾经的偏岩古镇,短短500米的老街上,房屋破旧、业态单一,不少房屋因鉴定为D级危房而关门闭户。而如今,古镇重焕活力,经过改造后的老街业态丰富起来,亲水步道更是为游客带来多元体验。

偏岩古镇之变,是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低效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利用,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助推全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改”到关键、“攻”出成效、“盘”出活力。

探索盘活路径

偏岩古镇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保留着端蒙书院、古戏台等古建筑,50多棵百年黄葛树在河岸盘根错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由于缺乏系统维护,危房不断增加,产业凋敝。同时,由于景区配套设施不足、开发程度不高,承载游客能力有限。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源于老街资产的复杂属性。据悉,老街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中,约一半为国有权属,另一半为私有房产。国有房屋分属多个单位,因历史原因还存在公私混杂、公房私用、资产权属纠纷等问题,盘活变现困难重重。更为突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古镇内约1.4万平方米房屋为D级危房,安全管护成本高,为盘活资产增加了新的难度。

为此,北碚区人大常委会聚合人大代表力量,推动解决偏岩古镇资产盘活难题。

一方面,区人大常委会与金刀峡镇人大上下联动,成立由镇人大代表任组长的工作小组,摸清古镇资源资产,解决公房私用、权属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

另一方面,组织辖区的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一户一策”宣传动员,推动居民将房屋出售出租给缙云公司,再由持公房比例最多的缙云公司采取收购、租赁、合作经营等模式,通过市场行为取得非国有资产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让原先分散的房屋实现连片盘活。

改造初见实效

此外,区人大常委会还就偏岩古镇土地盘活开展了专题调研,建议要聚焦主责主业,厘清职能职责;加强招商引资促项目落地落实,着力抓好项目包装策划和资产深度盘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经营模式优化。

这些建议得到采纳。在具体工作中,通过探索古镇运营与商业布局统一规划、一店一品统一管理,打造地方资金平台统一收益、设立供应链公司统一供应,以及建立产业合作社统一分配的经营模式,实现古镇一体化改造运营。

同时,统筹规划部门制定整体建设实施方案,解决运营需求与物业空间不匹配的问题,减少重复施工和资源浪费,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项目动工仅8个月时间便形成了初步规模。

改造后的偏岩古镇假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同比增加12.3%。

打好监督组合拳

为了助力全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今年以来,北碚区人大常委会还采取听取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实地走访等方式,充分发挥财经专业组代表优势,聚焦减层级、减数量,优化企业主营业务,推动形成“一企一策”制定法人户数压减方案,实现21户目标企业完成企业法人压降,区属国有企业管理层级保持在3级。

“做好‘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是促进“‘存量’变‘增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北碚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介绍,为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监督闭环,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五年规划》,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并将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纳入任后监督,对承担两项重点改革任务的区国资委主要负责人进行重点监督,实现对人对事的监督有机统一,推动15户纳入“止损治亏”范围的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还听取了区政府关于重点项目策划包装工作情况报告,督促12个部门和6个园城公司现场就存在问题作深度分析,提出下一步工作举措。并聚合常委会组成人员、财经委专业代表小组智慧,提出探索“产业基金+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等意见建议7条,推动以“双增双变”专项行动为抓手,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传感器、生物医药等,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新引进项目45个。三季度北碚经开区制造业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1%,超年度工作目标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