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关琛:讲述民间传奇 感受长城魅力

旅游资讯 2 0

关琛:讲述民间传奇,感受长城魅力(主题)

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

“大境门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雄关,作为万里长城上著名的关隘之一,大境门的名字里却没有‘关’。”12月1日上午,张家口大境门前,一位年轻小伙儿正在给来往游客做讲解。

这位1993年出生的小伙儿名叫关琛,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只要有时间关琛就会来大境门向游客做义务讲解,向感兴趣的游客讲述一些与长城有关的民俗文化和传说故事,他还用手机拍摄一些与长城有关的短视频发在自己的视频号上。

12月1日,在大境门景区,关琛向游客讲解大境门的历史。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 摄

“城门上‘大好河山’四个大字正下方有‘大境门’三个小字,据说是大境门开通后由6岁的顺治皇帝御笔亲题。”攀谈中,关琛向记者讲起了一些与大境门有关的民间故事,比如大境门段长城一共开有两个门,一个是明隆庆五年开筑的西境门,另一个是清顺治元年开筑的大境门;再比如,西境门内的“来远堡”取名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关琛心目中,大境门不仅仅是一座门,还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更是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符号。

“与长城有关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我是从小听到大的。”关琛说,他的姥姥和姥爷是表演二人台的民间艺人,他从七八岁便开始接触民间文化。长大后,关琛发现,长城脚下包括二人台、秧歌戏、打柳子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是传承长城文化的记忆符号,也是激发长城活力的动力源泉。在关琛看来,这些民俗文化和非遗资源是长城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和文化形式,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支撑。

2020年研究生毕业后,关琛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工作之余在与乡民的攀谈中,他从乡亲们口中听说了许多与长城有关的故事和传说,也了解到更多与长城有关的民俗文化和集体记忆,让他对长城脚下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的整理挖掘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随着听到越来越多与长城有关的故事和传说,关琛萌生了将它们搜集整理并记录下来的念头。从2020年起,关琛先后在怀安县、赤城县、张北县、宣化区、桥西区等地通过田野调查、口述史访谈、文献搜集等方式,驱车近千里路,走遍了80多个村庄,搜集、整理、校对了《错修长城》《樊梨花救驾》《郑操监造白阳城》《常遇春大战柳河川》《张家口的来历》等与长城有关的传说故事……在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时,一些能讲故事的老人大多上了岁数,有些讲述者记忆力、听力衰退严重,有些老人讲述时方言较重……在采访记录时,关琛就通过现场录音、文字记录、请人翻译解说方言等各种方式尽量保留故事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回忆起搜集故事的情形,关琛笑着说,有辛苦但更多的是欣慰,在他看来,这些故事的根在民间,“所以我只有走进村庄、走进田间地头,才能采录到最鲜活、最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凭着对长城以及民间文化的一腔热爱,关琛认识了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主席刘振瑛和张家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吴桐。他多次登门拜访,积极向两位老师请教非遗民俗和民间文学的知识,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在大境门景区义务讲解之余,关琛也会走进学校、社区向学生和居民讲解他搜集来的长城民俗文化和故事传说。

2019年中国文联启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纂出版工程,2020年张家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河北卷·张家口分卷》的编撰工作,90后的关琛作为本书编写组最年轻的成员将搜集、整理到的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进行了收录汇编。

在研究长城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关琛逐渐发现长城文化的内涵在新时代被不断挖掘阐释,长城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密,长城正在以新的打开方式呈现出来并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境门徒步走、大境门庙会、长城非遗展、长城故事会等,古老长城与人们更亲近的同时,还带给了大家全新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每次讲解大境门,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关琛说,他想向更多人讲述长城民间故事,让更多人从民间文化的层面解读长城别样魅力,让长城以一种鲜活的面貌全新“出圈”。

标签: 长城 90后 西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