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河张力”,苏州古城拿捏了!

旅游资讯 2 0

姑苏区河道纵横有序,水网密度大,全域共有180条河道,河道总长度约260公里。苏州自古有“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这些河道之间互相贯通,记载了古城水道的历史演变。

为提升排涝效率,恢复原有的“水透澈”风貌,提升旅游城市的景观形象,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持续狠抓泵闸养护、河道管理工作,努力创建功能与美观兼具的优质泵闸。

今年5月,古城水系防汛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启动,总体改造26个泵、闸站。截至目前,徐家浜泵站等6座已完工验收并移交;蒋家浜泵站等6座已完工,准备验收。预计项目整体于2025年5月全部完工。

增强安全“硬实力”

构筑排水防涝的重要屏障

防汛设施不仅肩负着防御洪水的使命责任,也见证古城水利事业的发展变迁。但是,本次实施提升改造的泵闸大部分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时间久、建设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使用,结构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影响古城风貌。

相门泵站效果图

本次古城水系防汛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主要是对姑苏区新塘桥泵站、归泾桥泵站、邱家村泵站等26座泵闸的土建结构、金属结构、主机泵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等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对泵闸防洪设施提升和改造,进一步提升泵闸功能,最终实现姑苏区的“排水防涝安全可保、水质提升可期、水体流动可控、工程调度可行”的目标。

厚积人文“软实力”

提升古城水环境风貌

水是古城乃至苏州的灵魂。苏州因水而起,因水而美,因水而灵,享有“东方水城,人间天堂”的美誉,水在城市格局和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环城河

古城水系防汛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主要是姑苏区水系防汛泵闸,分布于环城河、胥江、上塘河、里双河、干将河等沿线。通过对防汛设施的提升改造,为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做好硬件上的准备,逐渐实现“少人值守”,提高泵站运行管理和调度水平,提升城区排水防涝和河道调水引流的效率。

不止于排水防涝,其另一种意义在于改善水环境,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目标。改造后,泵闸将充分发挥设施设备引排调度功能,极大地提升古城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更好实现“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平江河

此前,姑苏区以平江历史片区河道水系为治理对象,通过原水生态净水工程,与正在实行的截污和清淤共同构成苏州市平江历史片区水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总体任务,以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打造环境优美的水网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姑苏区辖区内河道水质持续提升,水功能区达标率、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连续两年达100%。

泵闸“新生”

营造人水和谐环境品质

近日,积善桥泵闸河道南北两端各堆积着大沙袋,河道已被抽干;南端的河道仍畅通。围堰降水,对水泵进行维修、闸门防碳化、拦污栅安装等,现场扫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预计近日完工。

积善桥泵闸改造工程是古城水系防汛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之一。与积善桥泵闸类似,26个改造泵闸所属区域道路狭窄,并且部分泵站离居民住区较近,这成为项目改造的难点。为了把对周边居民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项目通过环境评价分析,选取外部环境对项目各功能设施及活动影响最低的方案,合理安排各个泵站的施工时间段。

项目施工的另一个难点在于,由于今年汛期高温及降水的强度都逼近历史最高记录,为在改造过程中及时注意周边河道水环境,项目对局部重要河道的泵闸改造进行及时调整。在保障河道整体水质的前提下,优化和缩短泵闸改造的工艺和施工流程,把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26座泵闸的 “新生”,进一步筑牢了古城水系排水防涝的安全线,改善了古城的整体风貌。接下来,保护区、姑苏区将继续推进古城水系防汛设施建设,提升泵闸管护的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区域水利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