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呼和浩特“六大产业集群”破茧绽芳华

旅游资讯 2 0

在经济亟需扩大增量和产业竞逐迭代升级的大背景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三年,呼和浩特紧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构筑起“六大产业集群”。这一集群,引领首府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是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通过集聚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协同合作,呼和浩特“六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它们不仅推动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更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本报从即日起,开设专栏“三载时光 青城蝶变”,就“六大产业集群”进行全景式、多方位报道,为读者呈现首府产业跃升蝶变展新姿的精彩瞬间。

三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是数量的积累,也是质量的跨越。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呼和浩特主动扛起首府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在产业定位上,明确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三年奋楫扬帆,三年春华秋实。

2022年—2024年,对呼和浩特而言,是产业蓄势的三年,是跨越赶超的三年,是首府改变二产不强、挺起工业“脊梁”的三年。

这三年,呼和浩特坚持大抓工业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不动摇,连续3年实施重点项目“双一千”工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北斗导航、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逐步构建起体现首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让“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大步迈进

“未来,伊利将继续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全球智造资源,拓展全球市场资源,用全球的优质资源做一杯中国的好牛奶,满足民生健康营养需求;将打造建设奶业完整、稳定、有韧性、够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把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2024年11月26日—30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受邀出席座谈会并寄语开幕式,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做全球产供链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向外界传递了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强音。

作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两家世界乳企10强的城市,伊利、蒙牛分别位列全球第5位和第8位。

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到蒙牛乳业产业园,呼和浩特坚持把乳业作为“头号产业”,全力推进两大千亿级“产城融合”项目建设。

围绕千亿级乳业,百亿级玉米、肉类,十亿级草业、马铃薯、杂粮、油料、都市农业7条产业链,三年来实施重点项目296个,完成投资348亿元。

建成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奶牛性控冻精生产基地。赛科星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培育优秀种公牛300余头,种公牛GTPI指数排名全国第一。饲草面积由2021年的121万亩增长到2024年的160万亩,增幅31.6%,其中苜蓿面积实现翻番。

建成全国最先进的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乳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建成农畜产品加工园区6个,入驻企业147家。农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到82个,占全市规上企业的21.5%。

建成国际一流的5G乳制品基地、全球领先的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全市70余家奶牛牧场实现智慧化管理。

“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2024年,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预计突破600亿元,较2021年增长249亿元,增幅71.2%。

“中国乳都”已发展成为“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和“中国奶业育种之都”,正在向“世界乳都”大步迈进。

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从“一粒硅到一颗芯”已聚“链”成“群”

走进内蒙古鑫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主厂区,庞大的万吨级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令人震撼。

集成电路产业链始于电子级多晶硅,至半导体硅片和晶圆制造,最终产出集成电路芯片以用于终端产品。

投资28.3亿元的鑫华1万吨高纯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是国内首条万吨级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

电子级多晶硅“从无到有”,成为呼和浩特新材料产业集群链条中的一环。

如今,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的硅材料、电池材料和前沿材料产值,已由2021年的454.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547.1亿元。

快速崛起的“中国硅谷”,吸引了TCL中环、华耀光电、中锂新材、赣锋锂业、中电储能、圣钒科技等龙头企业,建成世界领先的光伏和半导体单晶硅生产基地。碳化硅、蓝宝石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在这里集聚,硅晶圆切片、打磨、抛光及特殊气体制备、光掩膜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目前全市电子级单晶硅、多晶硅年产能分别占全国的30%和60%,实现了从多晶硅、 单晶硅、切片,到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按照“能化一体”发展思路,推动煤化工向聚酯、功能性膜、可降解塑料等先进新材料方向延链补链,氯碱化工、煤焦化工向绿色循环化方向提质升级,石油化工向“炼化一体”方向改造。

旭阳360万吨焦化制氢、久泰100万吨乙二醇甲醇、中石油呼石化5万吨丙烷脱氢、蒙联公司30万吨液化气深加工、旭阳30万吨煤基新材料等一大批“强链”项目建成投产。石油炼化、聚甲醛、甲醇、焦化、聚丙烯、合成氨、聚氯乙烯等主要产品实现“质”“量”双升,碳基新材料、高纯电子气体实现从无到有。呼和浩特成为石油炼化、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基地,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引领新型化工材料向“新”而行。

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追风逐日向“绿”而行,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呼和浩特启动“温暖工程”,扩充热源保障、联通供热管网,金山热电公司长输供热管网接入城区西环网,新增热电联产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为确保市民温暖过冬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山热电公司长输供热只是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的典型之一。从金山热电厂热电联供工程,到中电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再到航天六院高性能储氢系统项目等,呼和浩特追风逐日、向“绿”而行,三年启动实施自治区级重大项目82个,累计投资459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2030万千瓦,集群产值规模位列“六大产业集群”首位。

呼和浩特三年新增火电装机132万千瓦,在建332万千瓦并全面完成火电清洁化改造。新能源装机增加到568.5万千瓦,占比提高到29%,是2021年的两倍。风光新能源装机增加到568.5万千瓦,是2021年的2.6倍。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总产值从2021年的437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84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6%。

推动“风光火氢储”一体化发展,呼和浩特打造内蒙古绿电消纳示范基地,正从蓄势加速腾飞。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高歌猛进打造“生物智造谷”

近日,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动物疫苗新型佐剂和疫苗递送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这是2023年呼和浩特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项目团队成功筛选出细菌多糖类纳米佐剂,并在小动物模型中验证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这一突破为提升动物疫苗效果、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标志着我国动物疫苗佐剂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成立了规模10亿元的科创基金和5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集聚了75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一粒玉米到一粒药”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如今,呼和浩特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拥有了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别生物安全P3实验室,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黄原胶、阿维菌素生产基地。

从金宇保灵、华希生物动物高端疫苗研发生产,到常盛国际高端制剂、金达威合成生物研发,生物发酵容积达到9.4万立方米,金霉素预混液和盐酸金霉素产量占全球60%左右,辅酶Q10产量占自治区100%、全球50%以上,口蹄疫疫苗年产能占全国55%以上。

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83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约7%。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优势,也为集群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呼和浩特正在按照建立一个研发机构、一个中试平台、一支合成生物产业基金、N个工业化投产项目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生物智造谷”。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让“中国云谷”向“世界算谷”“世界智谷”昂首迈进

2024年7月,新华三集团中央实验室正式入驻呼和浩特。实验室整合归并北京、杭州、成都、合肥、郑州、西安、广州、上海等多地研发能力,在呼和浩特打造数字科研创新中心、数字人才培训中心、数字产业孵化中心、数字减碳示范中心、数字转型实践中心等重要板块。

新华三集团之所以将中央实验室落在呼和浩特,是因为呼和浩特是国家8个“东数西算”节点城市,拥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色算力指数全国第一,已经形成了以数据中心为基础、云计算为支撑、绿色算力为方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

如今,三大运营商、主要金融机构、头部互联网企业等35个数据中心项目在呼和浩特落地建设,总算力达4万P,位居全国八大枢纽十大集群21个片区第一,已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云谷”称号,成为国家重要的算力保障基地。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正在积极参与智算产业发展,积极承接国家人工智能训练任务。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即将投用,与北京、芜湖、贵安、重庆合作共建“和京芜贵渝”算力监测调度网,实现算力“进京入沪下湾区”。

“中国云谷”正在向“世界算谷”“世界智谷”昂首迈进。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未来产业集群

呼和浩特立足当下,谋划未来,将航天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全面纳入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呼和浩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2023年,呼和浩特诞生了一个新的开发区——航天经济开发区,这个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的自治区级一类经济开发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遐想。

2024年7月,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在航天经济开发区揭牌,目前已获批了28平方公里、真高300米以下试飞空域,改造完成了低空装备智造区和低空培训科教基地,建设了多功能仓储库、公用型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新建了飞行服务中心、适航检测中心、固定翼跑道、机坪及联络道、航空器换电站等基础设施。

走进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的低空装备智造区,在1.5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南京华欧、卓翼科技、天疆防务等企业已签约入驻,布局了无人机研发生产及组装产线。

目前,国家国防科工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将呼和浩特纳为国家航天“军工入蒙”重点布局区域,工信部将呼和浩特列为首批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自治区将呼和浩特定位为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和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而作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两年来紧紧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已打造了目前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基地、电力电气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

在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阿特斯、华耀光电为链主的光伏材料产业链,以吉利远程、圆速蒙泰等为链主的新能源商用车装备制造产业链,以东方电气、远景新能源等为链主的机械装备产业链,以国佳纳米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链,以及海天智能“中国脑谷·智能医疗康复产业园”、立物科技光伏无人运维机器人、叁零陆零“风光(电)储运产”一体化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已经落地,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发展动能。

2024年,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预计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44%,较2021年翻一番。

“六大产业集群”已形成链式耦合发展态势,未来无数新愿景必将繁花似锦

呼和浩特“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量变产生质变,已形成产业集群链式耦合发展态势。

“绿色农畜+未来种业”耦合联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耦合联动,“现代化工+未来材料”耦合联动,“电子信息+未来生命科技”耦合联动,“清洁能源+现代化工”耦合联动,“新材料+未来制造”耦合联动,“电子信息+未来数字应用”耦合联动……

2023年,呼和浩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2%,高于全国4.8%和内蒙古5.8%的平均水平。

强首府,争进位,未来的呼和浩特,无数新愿景必将繁花似锦,万千新气象更待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