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省级非遗项目 恩施州+14

旅游资讯 2 0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3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09项)。其中,恩施州共有14个非遗项目名录成功入选。截止目前,恩施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9项(不含国家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8项(不含国家级、省级),以上数据均按保护单位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项目吧!

湖北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恩施州)

民间文学

一、廪君传说

在清江流域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廪君的传说。它讲述了廪君部落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迁徙、发展、壮大,并逐渐演变的历程,展现了清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巴人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彰显出独特的文学与艺术魅力,而廪君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勤劳智慧且德行天下的精神也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传统音乐

二、咚咚喹(来凤咚咚喹)

村民彭大正在百福司镇新安村吹奏咚咚喹图:文旅来凤

咚咚喹是土家族流传的一种吹管乐器,现主要分布在酉水河沿岸的湖南龙山县和湖北来凤县的部分村寨。咚咚喹由小拇指粗细的山竹制作而成,一般长15厘米,直径0.6—0.8厘米左右,管壁开有三孔或四孔,一端切断为空管音孔。咚咚喹音色悠扬,其高音清亮,如空谷鸟鸣;低音厚重,如山泉呜咽,因而演奏曲调优美动听,充满大自然天籁之音。吹咚咚喹,多为妇女儿童放牛、砍柴、打猪草和洗衣裳歇气时自娱自乐。逢年过节时,土家青年男女也经常进行吹奏比赛。曲谱较丰富,有固定的音乐曲牌,如“咚咚喹”“咚咚开”“巴列咚”“慢巴列咚”“乃哟乃”“白果花”“打铁”等二十多种。

三、吹打乐(巴东民间吹打乐)

巴东民间吹打乐是巴东县最古老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巴东民间吹打乐分为吹的“唢呐调”和打的“锣鼓调”两大类。“唢呐调”在全县都很流行,应用广泛;“锣鼓调”的打法有广调子和穿调子。这些曲牌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打法灵活,颇具巴东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是恩施民间器乐的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当代文化与社会功能。

传统美术

四、木雕(咸丰木雕)

咸丰木雕技艺作为工艺雕刻的重要分支,咸丰木雕从木工技艺中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咸丰木雕是纯手工雕刻技艺,主要题材为木雕人物、山水、花鸟、动物、摆件、把玩件、挂件、花架、茶桌、黄杨手工木梳等。咸丰木雕主要采用枯木朽根及建筑废弃木材雕刻作品,讲究人木合璧,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用全雕与局部雕刻相结合,同时使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雕法互相穿插、灵活运用,技法多样。雕刻构图讲究,基本的有S型、U型及平行线构图法。

五、根雕(建始根雕)

建始根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其特色为三分雕工、七分打磨,技法高超,图案优美,结构精巧,对于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的刻画生动形象,根雕摆件保持根的自然纹路。建始根雕可分为两类:1.自然型根雕。创作取形重在发现、最大限度利用根材的原生形态,巧用根材的瘤、疤、节、孔等自然要素,整形用减法,加工部位模仿自然,作品效果重在“似与不似之间”,写意韵味浓郁。2.雕刻型根雕。造型随物象特征取形,需要雕刻的部位运用传统技法精雕细刻,少雕巧雕,雕和未雕部位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作品效果画龙点睛,大气磅礴。

传统技艺

六、漆器髹饰技艺(恩施漆器髹饰技艺)

州级传承人于祥志制作水墨漆器水墨漆《土家碗》于志祥供图

恩施漆器髹饰技艺,是漆艺艺人就地取材用自制的工具行头,从采漆、炼漆、制胎到髹饰的过程。其漆器制品涵盖民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工艺门类有茶漆(广漆)、明光漆、水磨推光漆和木雕彩金;工艺技法有素髹、透木纹、彩绘、彰髹、金集粉、金线纹、雕填、湿漆法成纹、罩漆、水磨漆、漆绘、螺钿镶嵌等多项髹漆技艺。

七、藤茶制作技艺(来凤藤茶制作技艺)

来凤藤茶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杨艺琼进行藤茶杀青图:来凤文旅

来凤土家人饮用藤茶已有500多年历史,来凤藤茶传统制作技艺是对藤茶幼芽、茎须、叶片进行加工的传统制作工艺。制作技艺工序: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焖青→晒干等工序,制作过程有抓、翻、托、抖、撒、摊、荡、揉、搓、抛等手法。来凤藤茶黄酮含量达45%,为自然界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长期饮用,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血压血糖、抗氧化、清咽利喉、醒酒护肝等功效。

八、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宣恩吊脚楼营造技艺)

吊脚楼为土家人居住生活的场所,仿佛悬在空中,故名吊脚,吊脚楼是宣恩山区的特色建筑,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宣恩吊脚楼民居,基本构架形式多为穿斗式,建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斗勾心,牢固防震。

吊脚楼建造技艺基本内容涵盖了从选址、备料、施工到装饰的全过程,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吊脚楼建造技艺体现了吊脚楼设计上的科学性,穿斗式结构运用,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三面悬空、一面与正屋相连,干燥通风防虫害,上面住人,下面做圈舍、堆杂物,保证了居住舒适性与安全性,注重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九、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宣恩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图:恩施文旅微信公众号

“西兰卡普”是土家语,即“花铺盖”之意。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主要原材料是棉、麻和蚕丝,以红、蓝、青(黑)色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种彩线作为纬线,用斜织机和竹、牛骨做成的挑花刀作为工具,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传统方法手工挑织而成,其纹样丰富色彩鲜明。

西兰卡普图案取材自山水风光、文化娱乐、生产生活等,图案中还有一种特殊勾状纹样,比较典型的如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西兰卡普记录了土家族的风俗和情感,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逢重大节日、祭祀、婚嫁喜庆等,土家织锦都会派上重要用场,甚至成为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信物。

十、传统食品制作技艺(建始腊肉制作技艺)

图:恩施文旅微信公众号

建始腊肉制作将精选鲜肉配以一定比例的盐、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佐料进行腌制;七天后用棕叶或绳索串挂起来,沥干水分;选用柏树枝、椿树皮、谷壳或柴草烟火慢慢熏干;经过三个月的发酵后成为独特风味的腊肉。产品风味独特,深受欢迎。

十一、传统食品制作技艺(宣恩火腿制作技艺)

图:宣恩发布

宣恩火腿选用当地富含硒的新鲜猪腿(以后腿)为最佳,要求皮薄,经过选料、修坯、上盐腌制、烟熏、发酵、后熟等工艺加工而成。原料考究,工艺独特,立冬后腌制的猪后腿必须经过第二年六月天气的自然发酵;成熟期长,整个工序至少要8个月以上。其肉质细嫩,皮色黄亮,瘦肉红似玫瑰,脂白有光泽,气味鲜香宜人,滋味浓郁、油而不腻,久放不腐坏。

十二、红茶制作技艺(咸丰红茶制作技艺)

第四代传承人熊金玲正在杀青 图:恩施文旅微信公众号

咸丰县民间制作红茶有完整的制作工序,它包括采摘、摊凉、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干燥、筛选等十多道工序,其中以发酵最为关键。咸丰红茶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浓醇,汤色叶底红艳明亮,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

传统医药

十三、中药炮制技艺(板党炮制技艺)

市级传承人邹明星制作板党(甘武摄)

板桥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川党参的干燥根,因产地中心于板桥镇而得名“板党”。板桥党参炮制包括种植、采挖、加工三个部分。鲜党采挖后不用水洗,先摊晒倒胚,然后分级理顺。再经过“三搓三抖”工艺,并反复摊晒,最后形成“泥鳅头、鸡皮皱、糙米色、笔杆型、菊花心”性状独特的板桥党参。板桥党参富含多糖、炔苷、有机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民俗

十四、恩施社节

社饭制作拦社

社节,也称“过社”,是恩施州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过社主要有“吃社饭”、“拦社”两大内容。社饭,以野香蒿、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每年进入社期,人们都会准备社宴邀请子女亲友、邻里同事到家过社。“拦社”,是在春社日前祭扫三年内的新坟。第三年祭扫仪式最为隆重,称圆坟。“拦社”仪式程序要求严格,文化含量重,是体现地方传统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

从民间文学到传统医药,从舌尖美味到指尖技艺……这 14 个省级非遗项目就像 14 颗闪耀的文化明珠,将恩施州厚重的历史与奋进的时代串联起来。相信恩施州这些非遗“宝藏”会在新时代的舞台继续“大放异彩”,吸引更多人探秘恩施、爱上恩施,让这份独属于恩施的文化瑰宝,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