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之畔,惠州市汝湖镇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客家迁徙的历史背景、雄武的文化基因,古建点缀其间,特色鲜明,是岭南建筑艺术的缩影。近日,记者获悉,惠城区新型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项目——汝湖镇杨坤如祖居“百年将军楼·乡村新梦想”展览即将面向社会开放,记者盘点展陈中的栋栋古建,以飨读者。
名人故居底蕴深厚
坐落在东亚村水苑村民小组的杨坤如祖居,是汝湖周边一座醒目的建筑,于2004年被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坤如祖居
杨坤如祖居坐南朝北,门口有如小湖的风水塘。岭南建筑崇尚风水,整座屋宇外观大气,布局讲究,恰好组成一个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左右对称的庭院,总面积713平方米。
杨坤如祖居分为主屋、碉楼两部分。主屋青砖到栋,屋顶装饰琉璃瓦,封檐板上刻有精美雕花,图案有喜鹊登梅,牡丹花开,还有寓意福气满盈的蝙蝠以及代表镇邪的麒麟。而碉楼三层,高达十余米,碉楼南北设有瞭望孔和枪眼,使整座建筑具有了防卫的功能。
纵观杨坤如祖居,历史印痕清晰。杨坤如在新建碉楼时,参照了西方洋楼的风格,窗户是西式的直落长窗,窗檐上的雕花亦如洋楼的花纹图案。整座碉楼建筑看来,既有东方传统意蕴,又有西洋的风格,可谓中西合璧。
雕花栩栩如生
位于汝湖埔头村的一座二层泥墙砖瓦房,毫不起眼,却名震一方,因为这是龙形拳宗师林耀桂(1874~1965)的故居。作为岭南拳术的一大流派,龙形拳流传于东江、珠三角、港澳地区及海外二十余个国家,弟子达十余万人,风靡全球。林耀桂故居墙上悬挂着林耀桂的肖像,肖像上标着“耀桂堂”,两侧为“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强”的武训门规,屋后为林耀桂当年练武空地,故居及练武场面积共有300多平方米。
汝湖虾村,有座占地600多平方米、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这是汝湖辛亥名人李祥(1889~1962)故居。李祥参加过七女湖起义、黄花岗起义、淡水起义和光复惠州之役。李祥曾在杨坤如属下担任过旅长,后归顺国民革命军,参加过北伐。李祥解甲后经营船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抗日战争时期,李祥积极捐钱捐物支持抗战。由于船只被日本鬼子炸毁而破产,最后回家乡虾村务农。李祥故居现无人居住,大部分保存完好。
李祥故居
特色建筑独具匠心
除了上述的名人故居之外,汝湖镇古建还涵盖了宗祠、私塾和围屋等多种形态,精彩纷呈。
范谢双姓宗祠是罕见的双姓祠,东江唯此一例。相传,一范姓先祖到汝湖摆摊贩卖为生,偶然间结识了善良女子谢氏,两人情投意合,结为连理。彼时,由于谢氏刚迁移至东亚村,根基未稳,无力在此建造祠堂,恰逢范氏决定兴建祠堂,于是提出“两族共建一祠,用以供奉各自的先祖”的想法。在范氏的出手相助下,范谢祠堂落地。
如今,祠堂内,范氏与谢氏的祖宗牌位分列左右,一姓一边,布局严谨。每逢清明节,两族的后代都会齐聚祠堂,共同缅怀先祖,祈求家族兴旺、保佑子孙平安。范谢双姓祠,并不是它的建筑有多雄姿,而是两姓村民的团结和融洽,成就了美丽的风景线。
范谢宗祠
仍图陈氏有着力耕苦读的优良传统,为了培育族中子弟,陈琼(仍图陈氏第七代)大兴土木,为陈氏子弟兴建了一所私塾。为了表彰陈琼的乡里善行,时任博罗知县事熊炳离(道光年间仍图归博罗管辖,知县事即代理县官) 特意为他立匾以示褒扬。匾额上有四个大字:翊教培风。翊教就是有志向,维护教育;培风,培养良好风气。其意就是陈琼是一位有志向维护教育的人,陈氏子弟接受教育后,要形成良好风气,不负先人之恩惠。位于汝湖镇仍中村大利小组的仍图陈氏私塾,是汝湖目前唯一遗留的旧时乡村教育基地,以前从来不作他用,就是用作教书。直到解放后有了新建的小学,私塾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栋两层的方型建筑,遗有精美的屏风和木雕,琅琅读书声犹在耳畔。
仍图陈氏私塾
汝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英名,源自七女湖起义。七女湖起义旧址位于汝湖镇圩上庙(现兴湖社区)。七女湖起义发生于1907年6月2日,是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统治领导策划的辛亥革命10次武装起义之一。1995年,起义旧址被列为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定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发行了七女湖起义纪念邮票和纪念专刊。
围屋是客家民居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汝湖镇南新村的二坣(坣通堂)头村,为明代建筑的古围村。仁英围建筑风格特色鲜明,蕴含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风水观念: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意为“地方天圆”,顺应天意。仁英围墙边长近70米,面积4437平方米。围墙南北两面中段皆开建门楼。南边正门建红砂岩拱门,厚逾一米。门额有灰塑“仁英围”三字,字体圆浑流畅。
统筹策划|陈骁鹏文、图|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汝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