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游长沙,游出发展新天地

旅游资讯 2 0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付臣欢

由夏入冬,从“我的阿勒泰”到“尔滨又整新活”,人们的脚步从草原山川走向冰雪世界,忙忙碌碌寻宝藏。而长沙,也有自己的足迹:今年5月,长沙晚报启动了“‘洲’游长沙——走读湘江长沙洲岛大型融媒调查报告”,记者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路报道,一路思索……一直到12月27日,以橘子洲、傅家洲的走读,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山水洲城读取出一个“洲”字,游出了一片文旅宝藏,游出了一片发展新天地。

如果细数这一年来爆出的“网红旅游目的地”,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追寻自然。它也许是自然中天生天长的,也许是自然天成又辅以人文积淀的。长久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与自然相融共生的基因。湛蓝的天空、绵延的山脉、逶迤的碧水……这些与钢筋水泥截然不同的景色,人们追求着、向往着,赋予“治愈”之名,以期挣脱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洲”游长沙,追寻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

有的洲岛,譬如兴马洲、鹅洲等,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岛中人怡然自乐,又像慢时光里的人儿。

有的洲岛,譬如巴溪洲、冯家洲等,在自然与人的共舞之间保持着适当的分寸,守护绿的同时让人们有机会贴近绿、欣赏美。

有的洲岛,譬如柏家洲、甄皮洲、柳叶洲等,目前当家做主的依然还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天堂。

有的洲岛,譬如龙洲,为防汛作出过巨大牺牲,被分割为两个岛,未来怎么规划发展,尚待描摹蓝图。

有的洲岛,譬如香炉洲、洪家洲、蔡家洲等,成为交通的一个支点,串起湘江两岸繁华。

而有的洲岛,譬如橘子洲,洲中有人、岛中有文,早已成为长沙闪亮名片与标志性文旅景点。

……

湘江的15座洲岛,橘子洲无疑是最闪亮的那个。更多的洲岛藉藉无名,有的仍未开发,有的虽已开发但尚未兴盛。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洲岛,留下了长沙城市发展变迁的人文“诗”,生长着治愈身心的自然“远方”,书写着人与自然关于保护、发展、共生的命题。无论是为了保护生态而远远地驻足,又或是得以登洲岛以观,人们都抱有美好期待与几分好奇,憧憬着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探访“桃花源”。

走读团近半年的一一探访,为市民和游客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考察资料,与人们当下回归自然、沉淀自我的旅游需求不谋而合。15座洲岛既是长沙建设秀美幸福城市的厚实“家底”,也是长沙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强大底气,蕴藏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作为山水洲城,长沙珍惜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我们还需要一点耐心和更多的智慧——如何让洲岛以原生态的面貌更好地盛开,让想游者乐意亲近,让乐游者方便往来。

洲岛的形成是自然恩赐,护好洲岛、畅游洲岛、发展洲岛则力在人为。橘子洲如此热门,首要原因就是交通便利。而作为长沙晚报走读团的第一站——兴马洲,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至今只能依靠轮渡进出。人们虽然追求自然之美,但如果此地道阻且长,没有体验项目、没有人文感知等,难免生出“美则美矣,无甚趣味”的感慨。

橘子洲有景,更有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昂然耸峙,是来必打卡的标志性地标;阿勒泰有景,但带火它的是《我的阿勒泰》中展现出的地区生活和风情;哈尔滨有景,但更有尔滨文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行动。可见,自然环境、人文、产业、交通兼备,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诗和远方”。

“在这种地方,风就是声音,风就是音乐,风就是语言。”洲岛的美,因为人的欣赏、共舞,才有了昨天的历史、今天的盛开、明天的期待。对于大自然赐予的这些独特资源禀赋进行适度、有针对性的保护性开发,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才能更好地挖掘洲岛价值,为斯人斯地的发展提供长长久久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