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麦积山

旅游攻略 2 0

天水的一个朋友说,有空我带你去麦积山吧,我从不敢正面回复,不是因为山高路远,而是麦积山对于我来说,它不仅是一座关于瞻望与纪念的山,更是一座关于爱与亲情的山,走近它不仅需要一颗虔诚的心,更需要一份正视自己的勇气。

其实,麦积山距离我居住的西安很近,在说麦积山之前,先说说永陵。

从西安驱车四十分钟即可到达永陵,地面没有建筑,据说墓前原有大量石刻,但在50年代的农田基建和兴修水利过程中破坏,现仅仅有古兽一对(獬豸),位于冢南200米处,西侧的头向东,高1.9米,身长1.93米,胸阔0.72米,东侧的已迁往西安碑林石刻馆内。

这只石兽,有人说是石虎,也有人说是石马,有人说是石羊,有人说是石牛,细观其全身形貌,它有着虎首羊身马蹄牛尾,俨然一个综合体,仿佛龙凤麒麟等等,并不属于某一个动物。1700多年的岁月剥蚀,它依然棱角分明,刀刻錾琢之痕清晰如昨。那个时代人们相信一切,更相信美,一块石头被工匠雕刻出来,神性、美好先行隐匿在石头和做工(技艺)中。“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石匠通过对一块石头的想象、设计、打造,对材料的揣摩、测量、解构、打磨……使先行隐匿在物中的神性、美、诗意得到解脱、召唤、敞开、到场、此在,这种打造必须基于一种对天的敬畏。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一文中说:作品由于建立一个世界,它并没有使质料消失,倒是使质料出现,而且使它出现在作品的世界的敞开领域之中:岩石能够承载和持守,并因而才成其为岩石;金属闪烁,颜色发光,声音朗朗可听,词语得以言说。所有这一切得以出现,都是由于作品把自身置回到石头的硕大和沉重、木头的坚硬和韧性、金属的刚硬和光泽、颜色的明暗、声音的音调和词语的命名力量之中。

…………

作品把大地本身挪入一个世界的敞开领域中,并使之保持于其中。作品让大地成为大地。

在天空下,在大地上,无论你把它想象成什么,(这或许才是石匠的高妙)它都沉默不语,它从不抱怨地守护着他,在此长眠的主人。

在战乱的年代,鲜卑一族,总不乏痴情种子。元钦虽然是傀儡皇帝,但他却喜欢稳重端庄、贤淑善良的宇文皇后,为了与宇文云英过上那种白首不相离的恩爱夫妻生活,他坚持只守着自己唯一的宇文皇后过日子,不再册妃,也不再接受其他女人进宫,死后埋葬在永陵,今富平县东留古乡何家村东北。西魏时期,这一区域仍属长安管辖。

一同埋葬在永陵的还有西魏开国皇帝文帝元宝炬的皇后乙弗氏,她被文帝赐死,先葬于天水麦积山,废帝时,合葬永陵。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死于难产,先葬少陵原,后合葬永陵。永陵东侧约24米处,有一高5米、周长百米的小陪葬墓,永陵附近的一位老人告诉我,在文帝埋葬时,其妹平原公主为之送葬,哭得死去活来,突然暴死陵旁,随即陪葬永陵。

皇后乙弗氏,除了在永陵有一尊孤独石兽外,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上还保留有乙弗氏塑像。

从西魏时期的长安到达麦积山需要十天之久,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在麦积山东崖下部的44窟,原为平面方形,复斗式四面坡顶,正壁开一圆拱形浅龛,现存造像四身,正壁龛内主尊佛,龛外两侧各一胁侍菩萨,左壁存一弟子。该窟造像造型优美,躯体饱满丰润,细腻光洁,是麦积山石窟西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造像。

西魏是在宇文泰一手策划下,从北魏分离出来的,所谓的开国皇帝文帝元宝炬是他所立的傀儡,乙弗氏十六岁被选进宫中为妃。大统元年(公元535年),文帝元宝炬即位后,册封为皇后。

乙弗氏与文帝元宝炬所生儿女多早亡,唯有太子元钦及武都王元戊活了下来,元戊后任秦州刺史。

自从北魏分离成了东魏和西魏后,柔然便成了两国最强劲的敌人,为了全力对付东魏和南梁,宇文泰对北边游牧民族柔然和突厥采取和亲政策。以前中原王朝的和亲只是把自家的公主嫁过去,但西魏却是要把他们的皇帝原配废掉,以皇后之礼迎娶他国公主。

西魏文帝被迫迎娶郁久闾,立为悼后。

公元538年,柔然公主抵达长安,虽然只是年仅14岁的女孩,但此女生性善妒,懦弱的皇帝元宝炬废掉了乙弗氏,并削发为尼。之后乙弗氏被迫离开京城,翻山越岭来到秦州,与小儿子、时任秦州刺史的武都王元戊住在一起。

一身缁衣,一盏青灯,在天水麦积山,奉旨出家的乙弗氏在心灰意冷中开始了她那波澜不惊的清修生涯。然而,皇帝的软弱并没有换来边境的安稳。

公元540年,柔然出兵,西魏再一次生灵涂炭。而引起战火的理由,竟然是新来的皇后听说她的夫君仍然和旧爱藕断丝连,柔然公主写信告诉自己的父亲阿那瑰可汗,诉说自己后位不稳,请可汗起兵逼魏文帝将乙弗氏除去。于是阿那瑰可汗于公元540年,以柔然10万大军犯境,在柔然大军和权臣宇文泰内外双重胁迫下,元宝炬又一次选择了屈服,一封赐死诏书快马加鞭送到了秦州(今天水)。看到诏书,乙弗氏亲手给侍奉自己的数十名宫女剃度后,只身走进了佛像背后的山洞从容自尽。

乙弗氏的死并没有换来国家的安宁,短暂的平静之后再次陷入战争,而更让人遗憾的是,这位停止过宫刑、黥刑等酷刑,西魏最柔弱的皇帝,公元551年3月28日,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忽然在长安乾安殿辞世,享年45岁。元宝炬被安葬于永陵,长安正北偏东方向的这个小村里。

乙弗氏死后,她的儿子武都王元戊在麦积山为母亲开凿了“寂陵”。当初的“寂陵”便是今天麦积山的第43窟,这是一个仿殿堂式的窟龛,三间四柱、前廊后室结构,装饰非常华丽。窟内后室呈长方形,前室为平面马蹄形穹隆顶,类似游牧民族的帐篷,也算是在祈祷这位来自青海高原的女子魂归故里。“寂陵”,俗称“魏后墓”,开凿的时间据《后妃列传》推断,应当为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开凿“寂陵”的同时,元戊从长安带来了最高水平的工匠,以及来自西魏皇室的全力支持,为自己的母亲发愿造佛像。工匠们严守西魏时期对佛像“美丽庄严”的审美要求,所造西魏坐佛,比例尺度几无纤毫遗失,人物的慈悲本性和内在神韵反映得恰到好处,第44窟的造像技术亦远胜于麦积山同类石窟。一千多年过去了,一切爱恨都烟消云散,石窟无言、塑像默然。除了永陵,其他的一切,我不过是在纪录片中看到的而已。

元宝炬曾经的柔弱与退缩,乙弗氏的“英勇就义”,儿子武都王元戊的思念与报恩,千年之前的爱情与亲情,同样让人汗颜与心痛,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麦积山的故事和神迹仿佛一直在无言的提醒与诫勉。

而有一天,我想我也会带着对爱与亲情的理解与重塑,从长安到麦积山。

本文来自【陕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