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月历·12月 丨江豚:大江大湖,温柔以待

旅游资讯 6 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月桂

黄昏的天空是沉静的粉橙色,江豚的黑色身影在水面出没,出水声音清晰可辨。它叹息般地换了一口气,重新沉入水中,涟漪散开,湖面温柔而宽广。

长江江豚,长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种,长江中现存唯一水生哺乳动物,也是全球唯一淡水江豚。因为性情温和,嘴部弧线天然上扬呈微笑状,被称为长江的“微笑天使”。

12月19日傍晚,华容集成长江故道保护区,成群的鸬鹚在长江江畔自由飞翔。

2024年12月,我们一再闯入洞庭湖的寒风中,寻找这片水域最温暖的符号——江豚的微笑。

1.长江故道:寻回失去的家园

风平浪静,水面平缓,快艇往北边的深水区驶去,一路寻找江豚。寒冷的风里,有属于长江的气息,开阔、自由,充满生机。

这里是湖南华容集成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视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诺亚方舟”。江豚,是这片水域的灵魂。

船行至深水区,富有经验的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吴超很快就发现了江豚黑灰色的背脊。

它就在离船只数百米外的地方忽隐忽现,有时你以为它消失了,少顷,它又在不远处缓缓拱出水面。它似乎没打算过于远离船只,不远不近地游走,与你保持若有若无的联系。

“发现了一头之后,周边一定还有一小群。”吴超说,江豚总是以家庭为单位生活,三五成群。

作为哺乳动物,生活在水里的江豚,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因此,在保护区的这片水域里,只要有足够耐心,你几乎总能找到它们。

12月19日,华容集成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对江豚时而追逐嬉戏,时而跃出水面。

这是它们一度遗失的家园。

集成长江故道位于东洞庭湖华容县北部,湘鄂两省交界处,曾是长江荆江段主河道的一部分,水源充足,气候温和,自古就是长江江豚的栖息地。1968年,集成江段因长江航道裁弯取直,成为“长江故道”。

2012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出江豚迁地保护计划,建立保种种群,丰富江豚的遗传多样性。

“当时的调查显示,江豚种群数量仅约1000头,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保护长江江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梅志刚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面临很高的野外灭绝风险。

不再通航的集成长江故道水域,减少了船只打扰,却可以自然通江,被选中为江豚迁地保护区,湖南华容和湖北监利分别申报成为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2015年后,先后有20多头长江江豚被迁到保护区,重返它们古老的家园。

如今,保护区内江豚数量已自然繁殖至35头以上。“其中有一头是今年夏天新出生的。”吴超说。

在这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日夜守护,严查非法捕捞和夜钓等行为。他们的每一次出行,几乎总有江豚的身影做伴。

返航时间,另一艘船迎面缓缓驶近,那是湖北监利何王庙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船。

“今天好冷。”湖北监利的工作人员刘金方在发动机的声响里大声寒暄。

“冬天冷,夏天晒。”湖南这边开船的邓永友说。

“看到江猪子了吗?今天我们还没看到。”刘金方询问。生活在长江边的人们,总是称江豚为“江猪子”。

邓永友指给刘金方江豚的方位,两艘船就此在江面上分开。

回程依旧有江豚不时现身,一大群黑色鸬鹚在水面盘旋,水域里丰富的食物同样吸引了它们。这是闲散的冬日时光。

2.煤炭湾:照见江湖新的生机

12月25日早晨,东洞庭湖,湖面上雾气浓重,北风3级,湿度88%,气温摄氏6度。

考察队从岳阳市渔政码头登船,向东洞庭湖水域进发。这是岳阳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的2024年下半年度洞庭湖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的第一天,考察的线路,与保护中心日常巡护的线路基本重合。只是这一次同行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12月的湖面上,寒风凛冽,尽管如此,江豚也依然在这些水域频繁现身。

“从煤炭湾到营田码头一带的水域,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活动区域,我们平常观测到江豚的频率就比较高。”岳阳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农艺师史杰说。

在煤炭湾水域,有多头江豚密集活动,翻腾起阵阵浪花,三头小江豚紧紧跟随在母亲身边,随着波浪起伏,给这片水域带来新的生机。煤炭湾得名于20世纪初,当时湘南一带出产的煤炭,通过湘江水道运至洞庭湖地区后大多先集结于此。

“以前的煤炭湾、扁山水域,尽是砂石堆场、挖沙船只,江豚自然也就很少来了。”岳阳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主任胡强介绍,近年来,威胁江豚的挖沙船不见了,乱排污水的企业关停了,禁渔政策让江湖恢复了生机,江豚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如今的煤炭湾水域,水面宽阔、远离航道,鱼类资源丰富,是江豚栖息的天然场所。

根据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的1012头相比,5年数量增长了23.42%。其中,洞庭湖区域的江豚数量为162头,相较于2017年的110头,5年数量增长了47.27%,成为整个长江流域江豚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区域。

“从数据来看,目前长江江豚的自然种群加速下降的趋势得以遏制,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梅志刚介绍,目前长江流域建立了10个豚类保护区,实施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此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还开展了人工饲养与繁殖保护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洞庭湖遇到了历史罕见的枯水及警戒水位,水位落差大,对长江江豚生存造成影响。胡强表示,岳阳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的此次考察,有助于了解长江江豚最新的生存状况,及时掌握长江江豚种群及栖息地变化,为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冬天的白昼短了,下午4时多,湖面上光线开始变暗,一天的考察结束,考察船只缓缓地驶离江豚嬉戏的水域。远望湖面,江豚逐渐变成微茫的黑点,它们回到了厚重的湖水中。

3.江豚湾:遇见“微笑绿洲”

冬日的君山区华龙码头,水位渐渐低了。芦苇苍苍,浅滩露出,水鸟久久在湖面上空盘旋。

“江豚现在应该已经往深水区去了。”东洞庭湖林阁佬监测站的巡护员周辉军像往常一样吹响口哨,期待有江豚回应。

“这里本是一处长江渡口,连通川渝和武汉。”周辉军从小就住在附近,父母在君山区芦苇总场上班,他与小伙伴就在渡口附近玩耍。此处为长江回水湾,水质清澈,鱼虾丰富,常可见江豚追波逐浪。

后来,这一带成了砂石厂聚集地,被称作华龙码头,机器轰鸣、砂砾成堆、江滩裸露,江豚渐渐不见踪影。

2017年起,随着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华龙码头等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并进行了复绿。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龙码头等地考察,嘱咐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如今,华龙码头变身“江豚湾”,江豚与候鸟重新回到这片水域。

冬日的江豚湾,宁静美好。

“每年4月到10月,是江豚出没最多的时候,有时一次可以看到二三十头。”除了日常值守外,周辉军经常到周边芦苇荡巡护。在他的带动下,君山芦苇总场组成一支环保小分队,成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民间力量”。

江豚是一种充满好奇心的生物,喜欢与人互动。周辉军巡护时喜欢吹口哨,久而久之,江豚熟悉了这样的哨声。于是,每当周辉军吹起口哨,附近的江豚就会跃出水面。“可能是因为口哨声和江豚发出的声音刚好同频吧,”周辉军说,“我觉得它们真的认得我,在跟我打招呼,在给我做伴。”

冬天的江豚湾,水落滩现,江豚去了更广阔的水域,在那里度过冬天。周辉军吹响口哨,没有江豚回应,但他知道,江豚会在明年春天随涨起的江水游回江豚湾。

此刻水里没有江豚,岸上却有一个“微笑绿洲”。

这是一个江豚生态文旅科普项目,绿洲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江豚雕像,展示着江豚的招牌“微笑”,被称作“笑笑豚”。人们在此搭起露营帐篷,享受着落日烤肉、晚霞咖啡、星空演唱会,与候鸟、江豚、麋鹿共享一片广袤水域与天空。洞庭湖畔,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豚湾景区悄然生长,长江碧水、万顷芦海、候鸟云集、江豚嬉戏,呈现大江大湖的生态底色。

【名片】

江豚,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动物。成年江豚一般体长1.2米至1.6米,体重在50至70千克之间。长江江豚是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20世纪末期,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长江污染的加剧,江豚种群数量不断下降。面对严峻形势,从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助力长江休养生息。长江水质日趋向好,江豚数量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种群数量也在逐渐恢复。

【记者手记】

12月19日,华容集成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吴超(右)和同事一起巡护。

大湖居民,共绘洞庭之美

周月桂

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洞庭湖聚集的候鸟数量已经达到顶峰。麋鹿陆续进入脱角期,静待新角生长,它们的毛色与苍黄的芦苇融为一体。江豚在食物充足的温暖大湖,尽享闲散的冬日时光,而一头江豚出水的画面,更有着动人心魄的柔软。

在东洞庭湖区一个平垸行洪后的江心垸,我们一次性集齐了江豚、麋鹿和候鸟这“洞庭三宝”。为了根治长江水患,1999年,华容县集成乡1万名居民全部搬迁。人类退出之后,这座岛屿及周边水域,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水里是江豚的乐园,岛上是麋鹿的净土,天空是水鸟的王国——这些比人类更为古老的大湖居民,以一种慵懒松弛的态度,如此自由地存在着,共享着这片水域的食物与空气。

在湖区,我们还遇到了身份各异的“守护者”,有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科研工作者,也有渔民、教师、记者、学生……他们守护着麋鹿、江豚与候鸟,守护着这座中国生态版图上的重要大湖,共同绘制人湖共生的和谐画卷。

12月19日,华容集成长江故道麋鹿省级自然保护区,麋鹿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