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大型3D纪录电影《新三峡》重庆首映礼举行。重庆籍导演杨书华跟踪拍摄三峡30年,用这部60分钟的影片,将观众带回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
光影宛如昨。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30年来,高峡出平湖,内陆变前沿,三峡工程为重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都带来巨大变革,让每一个重庆人的生活与长江母亲河更加紧密连接。
屹立的三峡,向上的重庆。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的新起点上,重庆如何在高质量推进三峡后续工作中持续以改革作楫,激流勇进,建设更加壮美的新三峡、新重庆?
位于巫山县的长江三峡巫峡,游客在观景平台欣赏“巫山云雨”。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01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这里既是链接中华文明的一条大动脉,又是古人“沿溯阻绝”的天险。而近代以来,开发和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2002年1月21日,三峡清库“第一爆”在重庆奉节炸响;2007年11月15日,三峡清库的“最后一爆”在重庆开州落幕。重庆是三峡工程宏伟史诗的关键书写者,更深刻地体会和见证了30年来改天换地的三峡之变。
惊涛变安澜,凭国之重器实现中国人数千年来治理长江的夙愿。1998年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仍是不少人不忍回首的记忆。历史上,长江水患就像不定时炸弹,让沿线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总是揪着一颗心。
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最大效益也体现在防洪上。截至目前,三峡工程已累计拦洪运用约70次,拦洪总量超2200亿立方米。这为沿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更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安全感。有专家表示,仅从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一个方面看,三峡工程已收回投资成本。
天堑变通途,以中国智慧创造了川江航运的历史嬗变。自古以来,“危乎高哉”的蜀道,“险滩恶水”的三峡,一直是制约西南腹地发展的先天难题。三峡中处于重庆境内的瞿塘峡、巫峡,过去都是川江航道上的至险之处。
三峡工程设计的正常蓄水位是175米,由于长江水位抬升、江面宽拓宽,通航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此外,随着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和三峡升船机联合运行,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作用愈发凸显。
今年5月,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创新5”轮自浙江舟山抵达重庆,开创了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从沿海直航重庆的先河,创造了长江航运史上新的里程碑。经由万里长江,重庆与世界紧密相连。
山乡变新颜,世纪工程为库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30年来,随着建设资金的涌入和对口帮扶,在三峡库区,一座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库区富民产业遍地开花,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以重庆万州为例,在三峡后续移民安稳致富类项目的支持下,当地大力发展历史悠久的红橘种植,打造小桔灯生态文化旅游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从此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2024年5月8日13时,奉节县,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创新5”号驶过三峡库区夔门。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02
建成的是大坝,耸立的是精神。三峡工程不仅展示了中国治水兴水的壮举,更积蓄了一个民族磅礴的精神伟力。巨变中有不变,三峡精神在静水深流中熠熠生辉,不断激励着一波又一波后浪。
其中有创新的能量。“截断巫山云雨”的狂想、南水北调的巨大魄力、西电东送的大国智慧……前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都在今天成为现实。
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世界最大船闸,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升船机……一坝江中起,创造100多项世界之最。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思想革新的力量,让三峡工程在闯滩越礁中稳舵远行。
今天,重庆正奋力打造创新之城,一系列“三峡首创”和攻关克难的发展实践,都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创新基因。
有坚持的价值。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长江三峡河段修建闸坝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历经多次筹备、论证,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与努力最终得以建成。因为担当和坚持,三峡工程百年圆梦。
三十而立,更意味着新的开始。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未来仍需要不断总结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成果和经验,继续挖掘三峡工程的巨大潜力,坚持不懈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路子,为推动库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持续发力。
更有开放的格局。两山夹水,称之为峡。正如@重庆瞭望《冲出思想“峡谷”》一文中写道,重庆并不缺乏解放思想的基因,也不乏改革创新的闯劲。过去如此,现在亦然。
三峡工程建设期间,百万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大家,敢闯敢干的巴渝儿女在全国各地书写了全新的生活篇章。而重庆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等机遇,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渐从内陆腹地蜕变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高地。
巴渝儿女勇立潮头,重庆这座城市逐浪起航,共同谱写了奔腾澎湃的长江之歌。
因三峡工程而生的开州区汉丰湖,风景如画。王晓宇 摄/视觉重庆
03
“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工程最艰难的建设阶段已经过去。对于重庆而言,当历史的河流流淌至今,如何更好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库区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继承改革基因,持续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峡库区是百万移民安置地,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
重庆要充分利用好三峡后续项目资金和对口帮扶力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紧扣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改革,持续培优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让更多“重庆产”“重庆造”走出库区、走向全国,为提升城市能级全面发力,为百姓的幸福继续“加码”。
坚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正深入推进美丽重庆建设行动,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接下来,要持续开展库区生态修复工程,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加快库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转型,同时针对长江濒危动植物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赓续长江文脉,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重庆应强化“上游担当”,抓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推进三峡库区考古研究,着力打造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合川钓鱼城等长江文化重要标识,奋力助推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并用好长江文明论坛等平台,推动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讲好“长江故事”“重庆故事”。
奔流的长江,永远的三峡。从百年前的构想,到三十年来的建设发展,三峡工程的意义已远超工程本身。“重庆号”这艘巨轮,正借助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劲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