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古镇最后的铁匠铺

旅游攻略 6 0
夫妻打铁,火星四溅

● 试新刀

直播讲解农具

“老婆子,填锤。”
“知道了,来啦。”
12月13日,一场大雪飘洒在子长市安定镇,将古镇装扮得分外妖娆。
小巷子里,“陕北梁一刀”的招牌高高悬挂,一旁的铁匠铺炉火烧得正旺,58岁的梁红娃呼唤着窑内的老伴。
“叮叮、当当……”老梁用小锤敲打,掌控着节奏;老伴抡着大锤,锤锤重击。“叮当”之下,一块顽铁在夫妻俩手中逐渐柔软变形。
铁块被放进炉内,老梁顺手加了一些炭。趁着铁块加热,老梁坐在板凳上回忆过去:“我们祖孙三代都是打铁的,14岁不念书后,就跟着爷爷学打铁。”
春季打镢头、夏季打锄头、秋季打镰刀、冬季打斧头,老梁一打就是44年。开始还有徒弟,后来一个一个都走了,只剩下老伴守着他和他的铁匠铺。
“吃了不少苦,挣不来几个钱,没人受这份罪。”老梁不由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没人愿意打铁了。”
炉温升起,火星四溅,灼热的铁屑宛如火树银花,四处乱溅。热浪和铁花让他不得不眯着眼睛,衣服上到处是破洞,脸上也有灼伤的痕迹。
由于长年累月地烧煤,四壁被熏黑,显得整个铁铺黯淡无光。铁铺里,地上堆满了打铁工具,角落堆着一根根铁条,还有一些破旧生锈的铁以及等待“回炉重造”的废弃刀具。
人生三大苦:打铁、拉船、磨豆腐。老梁从小习惯了受苦,年轻时再累也能忍受。打铁一辈子,老梁打出了“陕北梁一刀”的名号,也打出了一身病,他不得不放缓了“抡锤”的节奏。
别人打刀费铁,他打刀费头发。新打磨出来的菜刀,老梁要割一缕自己的头发,一试刀刃的锋利。一柄柄光亮的菜刀,映衬着老梁的皱纹,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历史的指针不断向前,掌握制作农具手艺的铁匠们,曾经是农耕时代的宠儿。如今,这些手艺被机器取代,实现了机械化制造、流水线作业,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好看、更耐用、更便宜。
那些铁匠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这项手艺,另谋出路。无人传承,这项古老而又传统的打铁手艺逐渐没落,终将被历史淘汰。
一淬一炼度春秋,一敲一打传百年。在安定古镇,仅有老梁一人在默默坚守。
“两个儿子大学毕业,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事业。”老梁五味杂陈,“我年龄大了,再挣点养老钱,就‘封刀’关铺了。”
这是老梁家最后的铁匠铺,也是古镇最后的铁匠铺。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个响了三代人的“叮叮、当当”,将成为安定古镇最后的打铁记忆。

来源:延安日报

标签: 古镇 铁匠铺 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