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是湖南自贸试验区环球细胞库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谭淞文说:“我喜欢长沙,是因为身体和灵魂都高度契合这座城市。”12月11日,他与哈佛大学校友(长三角)创新中心负责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他对橘洲君说,选择这座城,不仅仅是因为高能级的科创平台,也还因为街头巷尾的一抹暖意、山麓水滨的一处动容,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尊严、温暖,以及爱。
城市与人的连接词,应该是爱。
12月20日,从在上海举行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论坛”上传来喜讯:长沙再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已是长沙连续17年摘得这一荣誉。
长沙获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这是长沙连续17年摘得这一荣誉。刘俊 摄“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中部地区第一,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高精尖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比95%……一组组傲人数据,展示着长沙的前景和活力。
2024年9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岳麓论坛致辞中向大学生发出诚挚邀约,希望“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10月31日,长沙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强调要健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在长沙,爱的回响,震耳欲聋。
一
一棵樟树,站在湘江中路地铁站的通道正中央,直穿地铁站的顶棚。在长沙,像这样知名的“钉子树”还有很多,对自然的尊重、对家园的守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管理者治理一座城市的智慧和温度。
树犹如此。仁者爱人。
如何使人才愿意留下来,安居乐业、有枝可依?一次会议上,吴桂英语气铿锵:“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风景、最好的服务,留给科研企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感情之真、意志之坚,令人动容。
长沙,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奔赴者。
铺好政策,打造人才能量场——
2017年6月,长沙率先全国出台“人才政策22条”;8月,16家人才服务窗口全面运行;10月,配套细则(办法)全部出台。至此,“1+5+27”的长沙人才政策体系全面形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随后,相继发布“乡村8条”“自贸区人才政策45条”“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10条”……一系列含金量高、突破性强的政策措施,为人才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截至目前,长沙分类认定市高层次人才3957人,人才总量达315万人;市级人才专项经费累计投入45.5亿元,打造了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储能材料、文创旅游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搭好舞台,构筑青年梦工厂——
时间的指针拨到2024年。
11月16日,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省内高校的96名学生走进开福区信创产业基地、马栏山和金霞园区,参与和开福一“企”打卡沉浸式职场挑战,和开福区AI、智能制造等领域20家头部企业亲密接触。
这是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局)、团市委和开福区举办的“星梦想 在长沙”企业开放日。
11月16日,“星梦想 在长沙”企业开放日活动收官,图为学子们团队合作参与职场挑战游戏。陈清宇供图走进飞腾信息、七彩盒子、芒果TV、恒昌医药等头部企业和项目,开福人才推介官向学子们推介留在长沙的诸多理由:参与开福区“未来合伙人”储备计划的高校学子,不仅可以带薪实习,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和一次性交通补贴。与此同时,长沙房价在中部六省省会排最低,而可支配收入在中部地区领先,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房价忧虑的治愈更是令人怦然心动。
11月27日,“才聚潇湘 共绘未来”2024年度促进人才返湘来湘综合招聘会吸引60余家知名企业参会,2500余名各类人才入场求职。“长沙一定是能为我的梦想兜底的城市。”求职者李唐烟雨说,7年前考上重庆大学,命运的火车载着她离开湘土,走向另一个故乡,通向陌生而未知的命运。如今,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这列火车又开回来了。
培育环境,释放更强引力波——
“我的首选城市是长沙!因为我想在这里有一个梦想中的家。”学霸冯威森老家在河南驻马店,大学毕业成为选调生后通过公务员遴选来到长沙。这个选择始于爱情,是为了与毕业留在长沙的女朋友离得更近。如今,爱情早已结果,梦想成为现实,他们在岳麓区买了房成了家,有了可爱的孩子。当年女友一句滚烫的“留下来”,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注脚。
人才难得,求之则愈出。
向天下英才发出“英雄帖”。长沙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实施五大人才工程,引进培育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建设,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储备急需紧缺人才。
将人才需求与城市战略、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长沙不断升级人才政策,构建了涵盖战略科学家、高端人才、技能人才、海外英才、青年俊才、乡村能才的政策体系。
人才政策带着温度真正落地,英才贤士携着梦想纷至沓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正在星城大地的火热画卷上铺陈延展。
于是,我们见证了一组数据凸显长沙加速集聚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截至2024年10月底,长沙市各类创新平台达3167家;今年前9月,长沙新增研发机构688家,增速是去年同期的约4倍;2023年以来,长沙新增国家、省级科技人才1300余人,通过企业研发中心引育集聚人才近6000人……
从重磅升级的人才政策,到不拒众流的求贤之志,从全城相邀的城市IP,再到筑巢引凤的城市平台,长沙人才磁吸效应不断显现。
“一座城的名字能够真正写在时光里,应该源自那些星光熠熠的人名。但即便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普通人,在长沙,我也能时时感受到个体活着的尊严、幸福、价值与力量。”来自张家界的“90后”土家族姑娘刘启民这样说道。她硕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选择来到长沙工作,“因为长沙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盛,更因为长沙人才政策的水草丰茂”。
抵达长沙的那一天,她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是你亲爱的城市。
二
渔人码头。麦田格教育集团的创始人李卓,背倚湘江,望着渐渐黯淡下来的天幕,对朋友们说:“我们每个人,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现在看到的长沙天空,不准说具体颜色。”
从海南归来落户长沙的青年作家郑小驴立即接话:“等烟雨。”
李卓回答说:“也许,是在等每一个和我们一样需要归属感的人吧。”
来自蓝墨水上游的李卓做教育,更有一重身份是作家。2011年,他和两个好朋友完成一趟从湖南到云南的骑行后,决心从北京回长沙,从此把长沙当成第二故乡。李卓也从一个高考作文拿满分的孩子,成长为一名拥有两百余名教授、特级教师团队的教育集团创始人。他说,选择在长沙创业,是因为长沙符合他对于理想城市的构思,长沙给他的,不仅仅是都市繁华,更是烟火人生里的温馨与暖色,是世道人心里藏着的那一抹激昂的精神力量、清澈而自信的光。
那天夜里,他们一直坐到毛姆的月亮升起。
渔人码头。周水生 摄
“爱上了长沙,爱上了这里的万家灯火,我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那盏灯。”上海一位主播来到长沙,在平台上发布了在长沙的一幕幕温馨瞬间,与的士司机的友好互动,就有数千条留言温暖人心。“欢迎来到长沙!”其中一条“我是新长沙人”的留言后面,跟评数百条“+1”。
做一名新长沙人,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长沙有足够的底气安放更好的生活和梦想。
——以蕴藉的文化滋养人。
中国画里的长沙模样,与时俱进。
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更为波澜壮阔的图景: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长沙大地,宛如一幅大气奔涌的壮美画卷,我们聆听到这方热土踔厉奋发的时代足音,画里的主人公不再是王公贵族,而是普通一线劳动者、是大国工匠们。他们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澎湃之音,鼓荡万千气象。
书香盈城,文脉绵长。
长沙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市民品格、城市气质。2023年以来,长沙晚报推出《文脉长沙》专栏,深掘长沙的文化与历史,回看来时路,烛照后来人。
华灯初上,看不尽一江两岸璀璨夜景、岳麓山下文化夜市;逛不完坡子街美食长廊、潮宗街潮流小店;品不够东茅街茶馆、零食很忙、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烟火气与文艺范,宛如星河洒落人间。这座璀璨的不夜之城,成为年轻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长沙夜间经济新消费品牌不断创新策源,24小时书店、“不打烊”健身房等新消费模式竞相涌现,长沙成功入选“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
天心阁光影公园内,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王志伟 摄建园100周年的天心阁公园,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也在2024年升级为湖南首家光影主题公园。“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天心阁上的这副对联道尽了长沙城市文化的精髓。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也用一副对联表达心声:“天心形胜地;阁下梦圆时。”
“翼若垂天之云”,长沙将宏大理念导向对个体人物的关注,以蕴藉的文化滋养每一位来者。
——以开放的胸襟吸引人。
“我们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保持着关心,同样我们也对窗外落下的树叶保持关心。灵光不仅在城市,也在郊区、山野;不仅在白天,也在黑夜;不仅在最古老的历史,也在最新的科技前沿。”这是2024年第九届“艺术长沙”长沙美术馆展区策展人崔灿灿向受众传达的世界观。
中非经贸博览会、互联网岳麓峰会、“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马栏山时间”文创活动、中国新媒体技术展、国际工程机械展、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长沙香山旅游峰会、中国图灵大会……一次次激起世人惊艳的目光。
风起湘江岸。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24年9月迎来4周岁生日。占自贸区三分之二面积的长沙片区,是湖南打造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的主阵地。4年来,长沙经开区紧扣“两区叠加”战略机遇,锚定“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定位,首创首为,勾勒出一幅以先进制造为核、以制度创新为本、以改革开放为要的多元生态图景。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拱门。郭雨滴 摄11月1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在成都发布《2023年度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长沙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前七名依次为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成都、南京、杭州),蝉联中部第一,连续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征程壮阔,初心未改。
2023年,湖南对非进出口556.7亿元,居中西部第一。其中,长沙对非贸易总额超200亿元,占比超四成。通过多条直飞航线,非洲的海鲜、牛油果、鲜花只要十几个小时就能抵达。
共生共荣,是长沙一直不变的精神内核。自信、开放,从来都是她的精神禀赋。
——以隽永的生态聚集人。
在长沙,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鱼和熊掌”。
圭塘河是长沙最长的城市内河,全长28.3公里,周边居住人口约200万。经过长达10余年的接续治理,圭塘河从一条臭水沟蝶变成一条水草丰茂的生态河、一条流金淌银的产业河、一条承载幸福的文化河。
2023年,圭塘河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得“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美丽河湖两项国家级生态殊荣的河流。
后湖湖畔音乐会。梁山 摄拥有近600亩水域的后湖,以前是湘江以西最大的“城中村”。经过多年治理,如今蝶变成国际化的艺术科创产业园区。景成展览、视码空间、湖大空间设计研究所等百余家创意公司入驻,朱训德、段江华等百余位知名艺术家加盟,设计、绘画、雕塑、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交织,将后湖雕琢成“湖湘艺术高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之湖、产业之湖、艺术之湖、民生之湖”。
团山湖村因湖而得名。“团山湖以前是‘鸟不落’,先是水患,后是水污染,环境差到连鸟都不愿意停落。”知情人介绍。
2021年,“水美湘村”建设启动。这一年,团山湖村捧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南省‘水美湘村’示范村”的牌子。与此呼应的是,一群青年创客团队也扎根这里,他们是博士硕士、企业高管、艺术家。
不止圭塘河,不止后湖,不止团山湖。串起长沙“只此青绿”的,更有“一江一湖六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泓泓碧水活力奔涌,湘江长沙段江豚“组团畅游”的画面,惊艳一座城。
——以优质的服务留住人。
“此次长沙之行,我不仅感受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完善,更体会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来自广州的视障人士赵秋宝,用他胸前的相机,以第一视角记录下一路见闻。2024年9月22日他乘坐长沙地铁时,拨打客服电话预约了无障碍服务。很快,地铁工作人员前来引导赵秋宝与导盲犬进站,途中工作人员会提醒他“有台阶”“扶梯到了”“要过安检了”等等。17个站点、2次换乘,还有8次爱心接力。事后赵秋宝发出视频怒赞长沙,评论区变成了温馨的留言板:很多人为长沙地铁服务的细节满满而感动;一线工作人员在看到赵秋宝所发的视频后感到欣慰,并祝愿他以后的人生路皆是坦途。
赵秋宝和他的导盲犬阿尔法。受访者供图用真心办好人才的“关键小事”,以赤诚做好服务的细微文章。这,是人才工作的温度。
完善“人才服务绿卡”制度,推出“优才贷”专属融资产品,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培训班品牌……长沙坚持把人才摆在“C位”,搭建市领导与高层次人才餐叙、人才工作者“联系人才 服务企业 促进发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人才论坛和人才沙龙等交流合作平台,把最好的地块留给人才、把最好的资源倾囊相授、把最暖心的服务送上,以优质精心服务提高人才创新创业、生产生活品质。
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人才星港”、国际人才社区,推进人才公寓建设……长沙持续加强人才服务保障,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全方位贴心服务,让人才在长沙“留下来、干得好”。
“来长沙找工作,免费住四天三晚!”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局)统筹、团市委与园区(区县市)共同组织实施的青年人才驿站定点酒店政策“礼包”一经发布,求职大学生们直呼暖心。目前,长沙12个新青年人才驿站已吸引2万余名青年来长追梦。
三
“长沙是一座不被定义的城市,而我想做一个不被定义的人。”“95后”吉林长春姑娘郭东妮说。
这位跨越2400多公里来到长沙的美丽女孩,2024年11月3日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
在湖南大学读研实习期间,她就深刻感受到长沙“工程机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无限的前景与发展机会。“长沙是对年轻人很友好的城市,不仅房价友好、美食友好,还切实为年轻人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平台与机会。”之后她入学、入职、定居长沙。毕业4年,软萌妹子闯荡在硬核的科研领域,作为中南智能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科创青年,她如今已成为准“大国工匠”。
参天巨木,源自沃土。
硬核产业激起一池春水——
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走出一条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之路,上下游配套企业超500家,整体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
臂架最长的泵车、吨位最大的起重机、立桅最高的液压履带桩架、刷新全球纪录的盾构机等等,都是长沙的“世界之最”。作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
“以产带人,以人兴城”,这是理想的产城一体格局。
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园区及企业,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开展各类引才活动。长沙先后组织中联重科、三一集团、远大集团等80余家企业赴上海、大连、西安、广州引才,对接国内重点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和海外人才;创新开展全国高校学子长沙行系列活动,紧扣重点企业需求,广发“英雄帖”、广招“千里马”、广引“金凤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向文波自豪地说。11月19日,中南大学、长沙经开区、三一集团联合打造的“中南·三一科技城全球AI数实融合产业科创基地”在长沙正式发布并签约,该基地将承载中南大学和经开区的科创中心、中小试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算力中心等。
同时,诸多行业龙头企业踊跃组建研究院,全力打造以企业为关键枢纽的产学研深度融通创新生态系统,为各类人才铺就更为广阔、多元的才华施展平台。
去年10月,蓝思科技成立蓝思工业研究院,预计总投资12亿元,届时将聚集300名以上的全球高层次科研人才、3000名以上的研发工程师,重点针对行业领域关键技术等开展研发和创新。
科技创新留住核心人才——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更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长沙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长沙聚焦“卡脖子”技术,高水平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四大实验室”,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在这里,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互联网+、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深度融合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的创新浪潮在岳麓山下激荡澎湃。
“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犹如一场全球科技英雄的召集令,聚焦先进储能材料、人工智能等黄金产业链,向全世界抛出橄榄枝,邀请能者勇“揭英雄榜”;同时,院士专家恳谈会、中欧海智未来科技交流会等高端论坛轮番上演,诚邀四海英才共绘创新发展蓝图。
芒果马栏山广场、中广天择总部基地、湖南创意设计总部大厦、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基地、马栏山动漫影视产业大厦、创梦大厦、马栏山信息港以及华为湖南区域总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众多项目犹如一匹匹“黑马”脱颖而出,吸引了超过5万名产业人才汇聚于此,整个园区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10月上旬落幕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科技创新专项)决赛中,长沙斐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遥带领团队推出“超高性能人机共生矿山远程操控机器人系统”,斩获金奖。从青涩的校园时光到激烈的创业浪潮,从“挑战杯”逐梦之旅,到“创青春”大赛中大放异彩,长沙宛如一位慷慨的挚友,成了何遥三次创业征程中坚定不移的“福地”。
创业机会鼓荡万千气象——
当20多年前的老宿舍楼变身赛博朋克风的创意设计总部,当裸露水泥墙底的空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潮店,当昔日逼仄的巷道上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潮宗街诉说着老城传奇,也激发了它的青春属性。
1920年,27岁的毛泽东在潮宗街创办文化书社。岁月流转,老街风华依旧引领着青年人接续历史,使之蝶变成集传统与新潮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标星立场青创空间,这家集聚32家专业孵化网红商业品牌的创意设计总部,孵化出千余个长沙知名商业品牌。
近年来,长沙实施一批“以创业带动就业”工程,聚焦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强化对在孵实体的扶持,助力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创新创业,推动创业者把“设计图”变为“实景图”。
一杯果茶,表面温甜,内里松弛而治愈。某种程度上,它与果呀呀果茶创始人吴畏的精神力高度相似。
“选择长沙是我最幸福的决定。”吴畏是安徽姑娘,她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去做喜欢的事情,更能接近幸福。
目前,果呀呀拥有50余家门店、500多位伙伴,2023年营业额超过1.2亿元。
在2024年湖南省五四青年座谈会上,吴畏说,长沙的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环境吸引着我们到这座城市扎根,特别是长沙正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真正做到了“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吴畏,果呀呀创始人,90后安徽女孩,2013年结束两年的“北漂”生活,只身前往长沙创业。吴畏说。郭雨滴 摄据统计,长沙已有创业孵化基地接近160个,各基地在孵实体数接近5300个,共吸纳就业人员超2万人,仅2024年就已累计为在孵实体提供各类创业服务近9000次。
湘商共识召唤八方雁归——
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现场发布了《湘商共识》,旗帜鲜明地发出了“乳燕回巢,共建吾湘”的时代宣言。企业家们深情呼吁广大湘商回到家乡,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再一次激荡起聚浪成潮的“人和”之势。
这次峰会上,吴桂英动情地发出邀约:天下湘商根在三湘,无论大家是扎根本土还是在外打拼,家乡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
湘商回归,不仅是地域上的项目回归,更是情感上的深刻回归。
以互联网岳麓峰会为媒,以才引才,长沙形成了群贤毕至的强磁场。2018年,万兴科技创始人吴太兵回到湖南,踏上“二次创业”的征程;2022 年末,创意软件全球研发中心落地;2023年底,创意科学园开工建设。万兴科技大力推进在长沙的战略布局,全力打造第二总部。企业推出的“拿深圳同等高薪,住长沙宜居房子,干全球软件事业”这一极具吸引力的引才策略,不断吸引着来自一线城市的精英人才。如今,万兴科技在湖南的员工数量已增长至千人,其中青年研发人员的占比超过了八成。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湖南自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实施“湘商回归”工程以来,引入湘商项目投资近2万亿元。2023年,湘商在湘新设企业1360个,实际到位资金5915.2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
四
一卷足够长的画卷,才能鼓荡起湖湘巨制的万千气象。
一座足够大的场域,才能容纳下每一个人的星辰大海。
不只适合打卡,更适合打拼。“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长沙,正以最燃的热情、最足的诚意、最真的情怀,广聚天下英才。
2023年,长沙市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称号。2024年,长沙市入选“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才生态指数位居全国前十。
是层林尽染的橘子洲,引领湘水进程的伟大流向。
是巍峨庄肃的岳麓山,见证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是千千万万奋力奔跑着的人,书写着这座城市不朽的传奇。
作者/洪孟春 李颖
编辑/刘丹 校读/欧艳
初审/彭培成 终审/文波
本文来自【山水洲城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