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政协助推创新文旅融合方式及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资讯 5 0

日前,昆明市政协报送的《创新文旅融合方式推进昆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报告》得到了昆明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有力助推了昆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份协商报告的背后,不但凝聚着广大市政协委员和相关民主党派的智慧,更是昆明市政协深入调研和协商议政成果转化的重要体现。

文旅融合发展是昆明市政协多年来持续关注的一个课题,特别是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把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纳入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6月,在昆明市政协领导带领下,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到石林彝族自治县、阳宗海风景区,就昆明市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及生态文化等资源,创新文旅融合方式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虽然昆明市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与新形势新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次调研中,委员们发现,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缺乏系统规划,深度融合不够,推进昆明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尚未出台。让委员们印象深刻的是,旅游开发与文化发展在资金投入、空间布局、组织优化、技术与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土地利用等方面缺乏统筹协调,资源融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同时,还存在本地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不足,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尚未形成、政策支撑有待完善,宣传营销模式缺乏首创性和唯一性等方面的问题。

委员们指出,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叠加,而是要产生“1+1>2”的效应,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要破除过去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现象,摒弃文和旅各自为政、墨守成规、画地为牢的惯性思维,通过打造文旅沉浸式消费体验,不断创新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文旅融合消费新空间,让旅游业态突破“半年闲”迈入“四季忙”。

调研结束1个月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组织市政协委员、民建昆明市委、民进昆明市委、农工党昆明市委与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座谈会,就创新文旅融合方式推进昆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协商。

“2023年以来,昆明入境游创新高。可是,游客回来了,小语种导游去哪找?目前昆明市1000多名外语导游中,小语种导游人数仅有300人。昆明小语种导游的缺乏,制约了入境游,昆明应加快培养一批小语种导游。”昆明市政协委员、民建昆明市委秘书长杨杨在会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委员们指出,昆明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要解决好文旅相融“融什么”“怎么融”“融得好”的问题,推动昆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立足昆明优势,坚持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整合各类资源,策划旅游线路,开发特色产品和业态,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选择、多样化体验。发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导作用,构建“大旅游”工作格局,推动文旅融合从部门主导向党政统筹转变。

协商会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及时形成了协商报告,并经市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后,分别报送给了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

“围绕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民族文化跨界合作,培育民族时尚文化产业集群、国潮文化消费体验目的地。”该协商报告建议,昆明市要坚持差异性和错位发展,借助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具有排他性市场竞争力的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此外,要创新融合业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多元化,从增“创意”、加“文意”、融“新意”、重“诚意”等方面入手,提供更多沉浸式、创意化新体验。积极运用“文旅+”模式构建多元文旅融合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强化政策保障,激发文旅融合新动能。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机制予以保障支持。要创新宣传营销模式,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该协商报告提出,昆明可在“观鸥季”举办“昆明国际海鸥文化节”,设置一系列与海鸥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海鸥摄影比赛、海鸥主题艺术展览等;举办昆明国际花卉节、昆明国际旅游节、滇池国际龙舟赛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在民族节庆方面,将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进行整合和提升,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昆明民族文化狂欢节”,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协商报告建议,要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扩大昆明旅游的市场份额,提升昆明旅游的竞争力。

责编:莫开井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