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市普陀区万里公园,高大的乔木被秋冬的阳光染成了金黄、橙红和深褐,这里有与亭榭融为一体的灯光装置,“藏”书百部的公园座椅,荡秋千的孩童,遛狗慢跑的年轻人,围坐闲谈的老人……“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描绘的恰是这样一番怡人佳景。
今年12月,一群中外诗人专程来到这里。作为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系列活动之一,“诗风万里”专场朗诵会在普陀区万里街道举办。戴上银杏叶胸针,交流对诗歌的理解,体验非遗制作技艺,中外诗人在这里感受来自中国都市社区的独特诗意。
万里公园是一座贯穿上海市普陀区万里城南北轴线的开放式中央绿地,1998年由法国知名园林设计师操刀,2021年完成景观功能提升,被纳入上海市公园名录。换个视角从空中俯瞰,这座被居民区“簇拥”的大公园宛如一块嵌入城市中央的碧绿翡翠。如果用延时摄影捕捉这里的昼与夜,城市里的“生态活力”顷刻间变得具象化。
2023年,普陀区万里街道作为上海唯一的社区案例,入选由上海市与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共同编写的《上海手册2023》,成为全球生态活力社区的样板。作为上海街镇体制改革后首个从大镇“析出”的街道,普陀区万里街道年仅“十岁”,是上海市最年轻的街道。这个街道,靠什么走进国际视野?“有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详细的技术路线图和施工图、政策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生态活力社区,以及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专家这样评价。前瞻性、生态性、人文性,是这里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实践经验。
就拿万里公园而言,在中心城区的居民区之间打造一片大型中央绿地,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非常先进和大胆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万里街道绿化水系交融,绿化覆盖率达47%,水系长度达4.5公里。”普陀区万里街道党工委书记罗艳自豪地介绍。不仅如此,打造慢行交通示范片区及无架空线示范区、建设滨水活力带、开展“美丽街区”“美丽道路”建设……
大场浦上架起的“连心桥”,是家住中环锦园的徐阿姨期盼已久的,也是万里城滨水活力带二期1.8公里滨河步道整体贯通的标识。万里滨水活力带项目专班负责人葛凌鹏介绍,大场浦贯穿万里街道中部区域,却一度因为水质恶化和通行不便,令居民深受其扰。近两年,通过生态驳岸改造、打造智能健身步道、增设亲水平台等举措,大场浦以开放共享的“休闲之河”重回居民视野,成为散步休憩的好去处,也拉近了居民区到商圈的距离。“架桥前,从家里步行到商业体需要15分钟,可现在不仅用不了10分钟,路上还能欣赏河景。”徐阿姨赞不绝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与城的关系进一步明晰,人的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归宿成了共识!
小区垃圾厢房改造,相关楼栋各说各有理,怎么办?万里街道打造红色物业工作室和红色业委会“双业红”实训基地,给出参考的案例分享和解决方案。在这一机制下,愉景华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家栋向万里名轩业委会主任夏爱萍请教多次,既理清思路,也讨论实施流程。最终,垃圾厢房改造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得到居民的认可。
“如何发动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让更多居民融入社区生活,是街道建立以来便面临的课题。”在万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孟兆艳看来,这需要联结——人与人的联结、人与事的联结。为此,万里街道下力气打造“万有引力”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记者来到位于新村路661号的“万有引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这里原本有外卖骑手配送站、快递分拣站,也是废弃物料的堆货场和网约车停车场。改造后,这个3980平方米的空间,成了街道新就业群体“饿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脚、休闲有书读、出行有保障、就医更便捷、困难能协调”的暖心驿站。40多座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小屋”错落分布,包含社区食堂、篮球场、换电站等20余个功能载体,入选2023年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
下午2点,骑手小周走进了党群服务中心阵地门口的骑手专属食堂,这里提供10元吃到饱的套餐。“开业到现在,我几乎每天都来,菜不错,也能错峰用餐,暖胃又暖心。”小周告诉记者,附近活跃着上千名外卖员。
这里的网约车充电区有48个充电桩,满足了网约车司机的充电停车需求。与铁塔集团共同打造的换电站,可满足骑手们的换电需求。“那些总在路上飞驰的人,在这里也有了慢下来的时刻。”这里的中心配送站负责人张磊注意到细微变化。
新就业群体在这里享受到的种种服务背后,是一个个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的助力。万里街道统筹区域党建联盟资源,调动辖区内近90家各类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居民区等党组织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