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李后强:海花沟推动攀西大裂谷成为人类第二“母体”

旅游资讯 5 0

海花沟推动攀西大裂谷

成为人类第二“母体”

从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上讲,攀西地区一直是国家战略腹地,也是关键产业备份地区,还是人类最适宜生活的区域之一。从生态康养理论看,“6度”综合得分很高。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而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26日设立,可见攀西特区早15年多。攀西大裂谷(攀枝花—西昌大裂谷),位于中国地形的第二阶梯上,处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之间,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是中国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地质构造单元。攀西大裂谷从北向南延伸,经过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等地,全长约400公里。这个区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人类第二“母体”。

1

干热河谷生态系统

特征:干热河谷是攀西大裂谷最显著的生态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安宁河、则木河等河流两岸。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高(可达20℃以上),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形成了典型的干热环境。

植被类型:以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如仙人掌科植物、夹竹桃科植物等。此外,还有一些适应干旱条件的乔木,如榕树、黄葛树等。

动物资源:干热河谷地区栖息着许多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如岩羊、野兔、蜥蜴、蛇类等。

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特征:这种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候较为湿润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6℃~20℃之间,降水量相对较多。

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如樟树、榕树、楠木、栲树等。林下还生长着丰富的蕨类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动物资源:栖息着多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如猕猴、松鼠、画眉鸟、啄木鸟、蛇类等。

3

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

特征: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有所增加,形成了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

植被类型:以针叶树种为主,如冷杉、云杉、华山松等。林下还生长着丰富的苔藓、地衣和高山草甸植物。

动物资源:栖息着多种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如黑熊、豹猫、红腹角雉、血雉等。

4

高山草甸与流石滩生态系统

特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寒冷,降水量较少,土壤贫瘠,形成了高山草甸和流石滩两种特殊生态系统。

植被类型:高山草甸以矮小的草本植物为主,如嵩草、苔草等;流石滩则以垫状植物和高山花卉为主,如雪兔子、绿绒蒿等。

动物资源:栖息着少量适应高寒环境的动物,如岩羊、雪鸡、高山兀鹫等。

5

喀斯特溶洞生态系统

特征:攀西大裂谷部分地区为石灰岩地质,经过长期的溶蚀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系统。这些溶洞内部环境独特,温度恒定,湿度较高。

植被类型:溶洞内通常没有高等植物,但可能存在一些藻类和苔藓植物。

动物资源:栖息着多种适应黑暗环境的无脊椎动物,如盲鱼、盲虾、蝙蝠等。

6

湿地生态系统

特征:攀西大裂谷内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构成了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邛海是该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周边还有多个小型湖泊和河流。

植被类型:湿地植被以水生植物为主,如芦苇、菖蒲、莲藕等。湖岸边还生长着一些耐湿的乔木和灌木。

动物资源:湿地是众多鸟类、鱼类和两栖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如白鹭、雁鸭类、鲤鱼、鲫鱼、青蛙等。

7

温泉生态系统

特征:攀西大裂谷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形成了多个温泉点。这些温泉的水温较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植被类型:温泉周围的植被以喜温植物为主,如蕨类植物、草本植物等。还可能形成特殊的微生物群落。

动物资源:为一些适应高温环境的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8

农田与果园生态系统

特征:攀西大裂谷的适宜气候和肥沃土壤使得这里成为重要的农业产区。农民们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和果树,如水稻、玉米、柑橘、芒果等。

植被类型:农田和果园以人工种植的作物为主,但也保留了一部分自然植被,如田埂上的杂草、果园间的野生植物等。

动物资源:农田和果园吸引了多种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如蜜蜂、蝴蝶、麻雀、田鼠等。

9

民族聚居区的人文生态系统

特征:攀西大裂谷是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这些民族在这里传承了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

植被类型:民族聚居区的植被包括传统的农耕作物、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如荞麦、苦荞、天麻、杜鹃花等。

动物资源:当地居民饲养的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等,也是人文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许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野生动物,如家犬、家猫等。

总之,攀西大裂谷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从干热河谷到高山草甸,从森林到湿地,从溶洞到温泉,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些生态系统不仅为当地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第二次是觉醒”。我们研究发现,人有两个“母体”。第一个是生物学的母体,即母亲的子宫,给你生命和肉体;第二个是大自然的母体,即生活的环境,给你成长和健康。第一母体是封闭系统,外界干扰少;第二个母体是开放系统,外界干扰因素多,因此营造难度大。这个思想是我们2024年11月9日在《新自然主义生活》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企业家日报》2024年11月20日第8版正式发表。

人类第一个母体——子宫为胎儿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理环境,通过物理屏障、提供缓冲、调节温度、排除废物、促进器官发育、输送营养和氧气以及免疫保护等多种途径,全面保障了胎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婴儿出生后,要成长为大人,还要找到第二个母体——大自然的“子宫”——实际上是理想的养生之地或者标准的康养之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必须回归大自然“母体”之中!

第二母体最好与第一母体相似,具有避险、排废、送氧、调温、湿润、免疫、输送营养和促进发育等功能。但因为大自然是开放系统,很难与第一母体完全相似。要做到与第一个母体功能与特征相近,第二个母体必须遵循新自然主义生活方式,满足生态康养“6+1”度理论要求。“6”是指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这些指标必须在最佳值域,这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生态康养的六个自然维度,简称“六度理论”。“1”是指配套度,就是与公共服务和生活有关的设施设备完善度,主要指医疗、教育、娱乐、生活、道路、通讯、商贸、水电气等服务体系。

我们要营造与第一母体相近的第二母体,除了遵守“6+1”度理论要求外,同时还要考虑“地气”影响,这些“地气”与温度、湿度、高度、洁静度等往往交叉重复,因此耦合因素更多更复杂。从理论上计算,只要满足“母体”条件,人的最低寿命至少是120岁。显然,人生的上半场60岁,是热身、打基础;人生的下半场60岁,才出彩、定输赢。为什么达到120岁的人不多?主要原因是人类没有真正生活在类似第一母体的环境中,没有找到最佳的自然“母体”,使生命质量大大受损。因此,我们要大力营造“母体”环境,倡导新自然主义生活,努力践行生态康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攀西大裂谷被称为“人类第二母体”,强调了该地区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和文化的重要意义,类似于母亲对子女的孕育和支持作用。攀西大裂谷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多种独特地貌景观。有“深切峡谷、高山与高原、断层崖和地堑、温泉和热泉、火山遗迹、喀斯特地貌、湖泊、滑坡和泥石流痕迹”等“八大形态”。这些独特的地貌景观共同构成了攀西大裂谷丰富多彩的自然面貌,使其成为一个集科学研究、生态保育、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攀西大裂谷的气候条件独特,主要表现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这使得该地区拥有温暖的冬季和凉爽的夏季,以及充足的日照。年平均气温高、季节性差异小、日照充沛、降水分布不均、空气质量优良、湿度适中、垂直气候显著等“七大特点”。突出表现在——

1

丰富的自然资源

攀西大裂谷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钒、钛等,这些资源支持了当地的工业发展;同时,这里还有肥沃的土地,适合农业种植,为人们提供了食物来源。此外,攀西大裂谷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温泉、河流和湖泊,这些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和灌溉水源。

2

宜人的气候条件

攀西大裂谷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空气质量使得这里成为一个宜居的地方,特别适合避寒、避暑和康养,被誉为“中国暖谷”,为人类的居住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温暖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阳光资源,使其成为生态康养的理想之地。这种康养功能进一步强化了攀西大裂谷作为“人类第二母体”的象征意义。

3

多样的生态系统

攀西大裂谷是一个生态多样性的宝库,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自然景观包括高山、峡谷、森林、湖泊、瀑布等,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多样性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

4

深厚的文化底蕴

攀西大裂谷是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拥有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人民在这里传承了千年的传统习俗、语言、艺术和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5

历史上的避难所

历史上,攀西大裂谷地区曾是许多民族和人群的避难所。由于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形复杂,这里成为躲避战乱、自然灾害等地缘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安全地带。许多古代文明和文化在这里得以保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攀西大裂谷地区的居民长期以来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深入人心。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母体”对生命的呵护和支持,居民对“母体”的爱戴和敬畏。当地居民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确保了这片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攀西大裂谷不仅在过去和现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未来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攀西大裂谷有望成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这种潜力进一步增强了它作为“人类第二母体”的象征意义。

总之,将攀西大裂谷称为“人类第二母体”是一种富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表达,旨在强调该地区对人类生存、发展和文化的重要性。这种比喻不仅仅是为了描述攀西大裂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更是为了传达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激之情,以及它在人类历史和未来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NEO Gaia】海花沟位于四川省凉山 州德昌县,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康养文化著称的景区,处于攀西0.618黄金分割点上。‌海花沟背靠螺髻山主峰,西临安宁河,沟内山坡梯田众多,两岸植被丰茂,古树参天,森林、阳光、溪流和原生态村落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康养文化资源。背有邛海、春暖花开;身居德昌,沟通世界。景区内有茶台、河谷、果园等,环境优美,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很强。‌海花沟大地公园是新自然主义的试验田和体验地,推动着攀西大裂谷成为人类的第二“母体”。这里的“6+1”度总分最高,自然环境不但体现了第二“母体”功能,而且这里的人民群众还有热爱母体、尊重母体、顺应母体、保护母体的生活方式。

不快不慢的生活方式——天人合一、简洁即美、索少获多、相由心生、心静增寿、频率对接,成为“恬生活”首提地和策源地。养性、养心、养得、养颜、养形、养智——形成“海花沟现象”“海花沟效应”“海花沟道场”——本质上,是裂谷效应、天地感应、天人相应、沟渠渗透、安宁心静、静而生精,实现“流量、热量、质量、动量、容量、增量、音量”的很大提升。凉山不冷,海花有暖。凉资源是稀缺资源,暖资源是人性资源,谁掌握了这“凉”“暖”资源就掌握了康养的未来。海花沟是攀西“母体”的核心,是生态康养的典范,是避寒避暑的胜地!

“海花沟论坛”是康养领域的“达沃斯论坛”,体现小而精、小而强、小而优、小而专、小而高的特点。实际上,德昌海花沟气候还优于瑞士达沃斯。不过,两地一暖一寒,各美其美,可以相得益彰,互补成整!

(此文系2024年12月28日李后强教授在“生命的疗愈:新自然主义生活方式与场景——2024海花沟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作者系列文章

……

124.

131.

143.李后强:海花沟推动攀西大裂谷成为人类第二“母体”

标签: 论坛 李后强 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