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寺的古钟有何来头,为何要在新年鸣钟“一百零八响”?

旅游攻略 4 0

12月31日晚零点时分,伴随着线上的谹谹钟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新年文化体验活动拉开帷幕。元旦当天,观众走进张灯结彩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不仅能听到浑厚悠扬的永乐大钟钟声、体验非遗传统技艺、购置年货、品尝老北京风味美食,还可参与抽取2025“好铃”祈愿卡、参加“打福眼”等互动活动。

“永乐大钟平时不会敲响,每年只有辞旧迎新的时候才会敲响。另外,国家有重大庆典或者相关仪式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敲响。如果观众能够现场聆听到钟声,相信会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杨巍说。

据了解,新年鸣钟有何讲究?馆内的永乐大钟有何特别?且听馆方细细道来。

1月1日早上9点,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全体员工在入口迎接新年第一批游客。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为何鸣钟“一百零八响”?

杨巍向新京报记者介绍,12月31日晚零点采取播放视频的形式线上鸣钟36响,元旦开馆后,在10时、12时、14时、16时分别鸣钟18响,跨年共鸣钟一百零八响。

“一百零八响”的数量有何深意?他介绍,有一种说法是《格致镜原》引《绀珠》云:“凡撞钟一百零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之数。”合为108,其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民间也有说法,108响钟声能送走人世间的108种烦恼,留下的都是快乐、吉祥和安康。”杨巍说。

“尽管新年鸣钟开始的时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这一习俗历史悠久,且广为流行。”杨巍介绍,北京作为中国古都,拥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北京保存下来的历代钟楼与众多大钟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0点整,嘉宾共同敲响永乐大钟。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元代定都北京后,在钟楼设置了报时的大铜钟。既然古钟用于报时及时间管理,那么新年鸣钟就具备了基础条件。数百年来,北京城的百姓听着钟声度过了无数日夜。”他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年零点跨越之际播放钟声,这些钟声就是提前采录于全国各地的一些著名古钟,如西安雁塔晨钟、大钟寺永乐大钟、苏州寒山寺大钟等。这些录制于不同地点的钟声被依次播放,钟声阵阵,或雄浑或悠扬,使辞旧迎新的新年或新春多了几分神圣和庄严。

“1997年除夕之夜,北京市政府在全市很多地标性建筑上也播放了永乐大钟钟声。在2022年的虎年春晚上,播放了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四位青年共同敲响永乐大钟的画面。”杨巍说。

大钟寺的这口大钟有啥来头?

为何永乐大钟的“出镜率”这么高?它究竟有何来头?

永乐大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明代文人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记载,永乐大钟“声闻数十里,其声谹谹,时远时近,有异它钟”。

杨巍介绍,永乐大钟有“五绝”,第一绝是“形大量重、历史悠久”。大钟通高6.75米,口径3.3米,重46.5吨,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第二绝是“铭文数量世界第一”。钟体内壁、外壁、口沿、钟钮、悬挂结构上遍铸铭文,共计23万多字,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著作。

第三绝是“卓越的声学特性”。“中科院声学所的专家经过测定,认为永乐大钟有丰富的低音频率,钟声的余音可以延时三分钟之久,而且还有拍频现象,即钟声有大小起伏的节奏变化,听起来有一种优雅、悦耳的感觉。”

第四绝是“科学的悬挂结构”。杨巍介绍,永乐大钟在近三百年时间里完好地悬挂在这里,与它的梁架结构有很大关系。“它经过了历史的风霜洗礼,没有出现任何闪失,可见古人的智慧是多么强大。”另外,永乐大钟还有“高超的铸造工艺”,钟体表面铭文精美,几乎没有铸造瑕疵。

第一批游客在聆听新年钟声。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历史上永乐大钟其实是个‘搬迁户’,共经历了三次迁移。”杨巍说,“它‘出生’在明代北京城钟鼓楼西北的铸钟厂,算来已有近600岁的年纪,如今这里还保留着铸钟胡同的地名。铸成之后,大钟就被迁入位于景山公园东北的汉经厂内悬挂。这是第一次迁移。”

此后,明代万历皇帝将永乐大钟搬到了万寿寺。天启年间,因害怕鸣钟不吉利,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就降旨把大钟卸了下来。乾隆八年,永乐大钟正式在觉生寺大钟楼悬挂。

除了大钟,来大钟寺还可看“歪钟”

新年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除了看永乐大钟,为新的一年祈福,还有哪些藏品不容错过?

杨巍介绍,馆内有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钟铃文物727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218件。除了永乐大钟,乾隆朝钟、魏忠贤歪钟等也不容错过。

游客在大雄宝殿互动项目前,敲响铃铛,获取属于自己的新年祝福卡片。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很多观众第一次见到乾隆朝钟会很惊讶,没想到硕大的钟体上会有如此栩栩如生的龙纹。整个钟身上有神态各异的飞龙共22条,但是没有任何铭文。八卦中乾卦的符号,加上飞龙,有人说像是乾隆的隐喻。但真正的判断年代还是要根据纹饰和总体造型来综合考虑,比如云纹、海水纹,都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的造型。”杨巍说。

一口保明寺铜钟上,两宫皇太后的名字同时出现,非同寻常。永乐大铁钟也值得一观。“这口铁钟是一口更钟,就是原本悬挂在北京钟楼的报时钟,据说因为声音不够洪亮,被重新铸造的永乐铜更钟置换下来。直到1983年才迁到博物馆院落内妥善安置收藏,也是馆内的一级馆藏文物。”他说。

市民抱着小朋友敲响“好铃”。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有意思的是,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阅古钟林展厅里,还保存着一口明代天启年间的“歪钟”。杨巍介绍,这是一个有缺陷的残次品,钟体一边厚一边薄,不管怎么悬挂都是歪的。“民间有传言说,魏忠贤为人不正直,所以造出来的钟也是歪的,使它成为一口警钟。”

市民排队体验敲钟活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杨巍表示,除了中国古钟,馆内还收藏了法国、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钟,观众还可看到一套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外国钟琴,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编钟,但出现的时代远远晚于编钟。“尽管地域和文化不同,但从古钟的对照可以看到一定的人文相似度,也挺有意思。”

市民在玩“打福眼”祈福项目。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悉,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新年文化体验活动也拉开了“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序幕。后续,北京还将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通过展览、社教活动等,创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营造欢度春节的浓厚氛围。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