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执子之手,老有意思。我们以“银发人”为目标用户,聚焦养老领域,深耕养老产业,助力搭建养老服务体系,倾力打造中国优质养老资讯集散地——“老有意思啦”。
任何关于养老的爆料、投诉、咨询、建议…… 来“老有意思啦” 公众号👇帮您轻松解决问题。
离春节假期还有多日,全国各地的文旅宣传就已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也让“60后”丁阿姨夫妇心动不已。
“春节期间的团现在差不多就得开始报了,要不到跟前赶不上。”丁阿姨告诉记者,最近,春节旅游去哪里成为他们一家人讨论最多的话题。“自从家里老人去世后,过年的氛围就不浓了,兄弟姐妹各自要陪自己的儿女,每年春节走亲戚接客的事情少了。”据丁阿姨介绍,去年春节假期,他们一家就跑到海南过了个年,又暖和又有趣,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除了与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外, “新老人”过节的方式越来越多,如一家人自驾旅行,看看祖国大好河山,或是老人赶去儿女所在城市,来一场“反向团圆”。
旅行过年,感受各地截然不同的“年味儿”
家住北京的于阿姨正在规划过年期间的游玩路线。“平时都在带孙子,也没空出来旅行,趁着过年儿子给我们‘放了假’,我跟老伴儿决定自驾出来‘嗨’一把。”
经过几天的热议,于阿姨定好了路线。从北京先自驾到石家庄玩几天,然后春节就在河南过。“选择去河南,首先考虑离北京不远,时间够用。再者我们前几年去过郑州、南阳,吃了烩面和胡辣汤,非常想念那个味道,趁着过年期间去转转,没准还能赶上什么灯会或者大集呢。我们不赶时间,不去热门景点扎堆,走到哪儿玩到哪儿,轻松又自在。”从腊月二十六玩到大年初七,再开车返回北京。“这样的过年方式我们都很喜欢,玩得高兴,吃得满意,还能散散心。”于阿姨说。
不同于于阿姨的“首次尝试”,72岁的郑奶奶已经算是“春节旅行”的半个行家了,“国内去过海南、云南、哈尔滨,国外去过泰国、新加坡、韩国,都是春节期间去的。”
郑奶奶的孩子在国外工作,平时难得回家一趟。“与其在家里老两口孤孤单单,还不如世界各地转一转玩一玩,感受不一样的春节!”
(不少老人会在春节假期前后选择出游)
子女迎老人进城, “反向团圆”成过年新潮方式
“只要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是过年。”张先生的老家在吉林长春。在春节前两个月,他就已经做好了今年春节不回老家的打算。“今年我把爸妈接来郑州一起过年,老丈人丈母娘也准备从南阳过来,今年春节将会非常热闹。”
张先生告诉记者,来郑州生活多年,他已经习惯了在郑州过年的氛围。“我们老家太冷了,我一面担心在南阳长大的媳妇受不了,一面也想让父母来这边暖和暖和。”几经思量之下,他坚定了让父母来郑州“反向团圆”的念头。
在北京工作的向女士也打算让父母来个“反向过年”。回想起往年回河南老家过春节的经历,向女士表示,虽然能吃到美味的家乡菜,但春节期间走亲戚串门往往耗费不少时间,而她平时工作本来就很忙,春节期间就想好好放松休息一下。
跟父母商量之后,老两口一致赞成去北京陪女儿过个年。据向女士透露,过往她春节回家过年不仅舟车劳顿,花费也不少,而把父母从老家错峰接来则轻松很多。“父母过来过年,给我省了一大笔费用,我带他们在这边吃好玩好,省心又轻松。”
对于女儿的想法,向女士的父亲也表示非常理解。他表示,小外孙现在才2岁,春节一家人回去要长途跋涉,待不了几天又得急着往回赶,着实有些不划算。“如果回到老家因水土不服或天气寒冷而生病,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老人过来北京过春节也挺好。我们已经退休,时间充足,只要孩子愿意让我们来,我们可以年年过来北京和他们过年。”
想到要到女儿家过年,向先生一早就开始了准备。“腌腊肉、腌鱼,老家的特产女儿平时也吃不上,这次多给她带一点,让她在北京也能感受到河南的年味儿。”
走出厨房过新年,不再以“吃”字当头
春节还没到,65岁的杜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今年的年夜饭。“今年我不下厨做了,直接在酒店订一桌年夜饭,既方便又好吃。”
“过去过年总离不开一个‘吃’字,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都像在过年,吃的意味也就变淡了。但只要一家人团圆,年味儿就在。”62岁的退休工人肖叔叔告诉记者,旅游、聚会、逛街、看展,现在过年可选择的方式可太多了。
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扎进厨房围着灶台转,用一桌桌拿手菜慰劳儿女、招待亲朋,是中国老人颇具仪式感的过年方式。
但是,随着老人群体结构的变化,“新老人”逐渐成为养老主力。一些千百年来的传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外出吃年夜饭、举家出游、参加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正在暂别家中灶台,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迎接新年。
“过去得提前一个月就置办年货。现在超市里什么都有,过年期间也营业,我两个小时就能搞定年货。打扫卫生请家政人员,年夜饭上酒店吃,我也能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58岁的许阿姨告诉记者,老年人的生活不该只围着“锅碗瓢盆转”,过年也不该只有吃吃喝喝这一种形式。
过年方式虽有变迁,但“年味”从未走远
老年人过年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如果本该坚守传统文化的老年人都放弃了原本的过年方式,那‘年味’会不会越来越淡?”
对此,一位评论员如此点评:“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过年方式也随之变迁,虽然象征传统年俗的符号日益减少,但过年平安团圆的寓意从未改变。其实,变的是过年的方式,不变的是陪伴团聚的内涵:记忆中的拜年是磕头作揖,现在手机发送新春祝福‘指尖拜年‘更受欢迎;记忆中的领压岁钱讲究礼节,现在争抢网络红包不亦乐乎;记忆中的年夜饭是对厨艺的考验,现在网购半成品甚至到饭店定制依然吃出幸福团圆的滋味;记忆中的年是走亲访友话家常,现在抛开迎来送往的繁琐礼节,举家出游渐成潮流。”
来 源: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韩懿亭
编 辑:翟钰洁
校 对: 赵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