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文/图
1月2日,凉山州盐源县,“高原明珠”泸沽湖畔,情人牧场栈道雏形已现。这是凉山州泸沽湖的文旅项目之一,沿湖铺设2.8公里生态木栈道,其中1.5公里穿行于花海内,为游客漫步泸沽湖带来新体验。
近年来,凉山州按照“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统筹开展泸沽湖生态保护治理与文旅产业开发,寻找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让泸沽湖变得更加“青绿”。
凉山州摩梭家园暨泸沽湖旅游景区管理局党工委副书记、局长,盐源县委副书记杨正伟表示,将不断补齐泸沽湖文旅产业发展短板,统筹实施好各签约项目,不断引进优质文旅企业,推动泸沽湖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泸沽湖畔古村落。
谋划外畅内序
完善交通格局
目前,从西昌市驱车前往泸沽湖,车程是5小时左右,一路上还有不少弯道。“随着景区知名度提高,未来到泸沽湖的游客数量还将上升,现有的景区道路已不能满足景区发展需要。”盐源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在认真分析现有道路状况后,盐源县对景区内外部道路进行了一次深层次梳理规划。盐源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邓君平拿出一份“泸沽湖景区交通路网规划(内外交通)”示意图,记者注意到图中从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延伸出的泸沽湖支线。“这条路预计2028年建成,到时候从高速公路泸沽湖收费站到景区只需要10多分钟,大大提高游客抵达景区的便利性。”邓君平介绍。
泸沽湖优美的自然风光。
此外,以高速G7611、国道663、省道221线及3条外部连接线构成外部交通网络,后期将实现过境车辆与旅游车辆有效分流,缓解景区内部压力,在节假日景区客流量大的情况下,依据车流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放行管理模式,在增加游客旅游体验感的同时保护环境和古村落。
一系列道路规划,将提高景区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游览体验度,缓解节假日交通拥堵,实现景区“外畅内序、互联互通”的交通新格局。
此外,未来泸沽湖畔还将建设约23公里的游步道,让游客能在景区体验中慢下来,细细感受泸沽湖的美。
泸沽湖沿湖道路。
加强生态保护
治污修复并重
2024年12月27日清晨,轻盈的晨雾还笼罩在湖面上,辽宁游客彭辉已经来到情人滩赏景拍照。已在泸沽湖边连住两晚,草海、女神湾等景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但他还有些舍不得离开,“湖水特别干净,沿着湖边走,真的是一种享受。”
草海是泸沽湖湖水外流的唯一通道,曾因水草过度生长、腐化沉淀导致水流不畅,影响自净能力,面临污染风险。2022年以来,当地陆续对草海里多余的水草进行切割清除。截至目前,草海总修复面积达5.2万多平方米。
泸沽湖“治水”,解决污染源问题很关键。自2021年以来,当地统筹实施污水收集管网项目15个,全覆盖解决了泸沽湖周边7个村(社区)农户、经营户排污问题;完善垃圾收集清运体系,每日收集清理垃圾并转运至盐源县处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临湖5000亩耕地全面实现农药化肥减量。
如今,泸沽湖流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1个国考湖心断面和2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Ⅰ类;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Ⅱ类,出湖口水质总体达到Ⅲ类。
此外,泸沽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治理还在积极推进,通过建设湖滨区域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拦截沟渠,恢复和增强泸沽湖湖滨带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
泸沽湖景色。
立足独特文化
改善文旅体验
泸沽湖畔的达祖古村落是国家级传统村落,摩梭传统建筑风貌保存良好,当地原住居民仍保留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去年底,当地启动达祖乡村振兴和文旅提升项目,包括风貌改造、产业提升等,在保护古村落风貌和摩梭文化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泸沽湖不仅有优美的山水风光,更有独特的摩梭文化。根据凉山州“文旅强州”战略部署及泸沽湖旅游高质量发展需求,盐源县、州摩泸管理局“县局一体”围绕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开展项目投建及招商引资等工作。
泸沽湖优美的自然风光。
2024年,当地招引多家优质文旅企业进驻泸沽湖开展文旅保护和项目开发,共签约文旅项目3个,总投资约10亿元。目前,在泸沽湖共有34个生态环境治理和文旅项目正在实施,26个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参与泸沽湖文旅保护与发展的凉山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康表示,今年“五一”前,该集团在泸沽湖的二期项目土司别院、王妃庄园、摩梭第一水街等将投入运营。
此外,摩梭博物馆的数字化提升改造项目也进入方案设计阶段。该项目主要为利用最新数字技术,改造提升摩梭博物馆为数字博物馆,预计总投资3490万元。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