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洪建主持召开文旅工作专题会议、率队调研滇池绿道外海段及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强调要按照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的要求,充分挖掘滇池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以滇池绿道为主线,突出重点、串珠成链、以线带面,加快把环滇池旅游线路打造成为昆明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为更好地挖掘滇池旅游黄金岸线资源,擦亮环滇池旅游品牌新形象,12月13日起,在中共昆明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掌上春城策划推出“滇池朋友圈第二季·村头话滇”系列访谈活动,对话滇池周边重点村落负责人,就环滇池旅游发展如何与推动乡村振兴结合、如何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村落文旅资源挖掘等进行探讨,探寻滇池边乡村农文旅融合大发展路径,解密滇池边传统村落的“出圈”密码。
...
对话“一把手”
解密“滇池朋友圈”
本期嘉宾: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办事处石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郭永福
虽然没有海晏村的大名鼎鼎,也没有小渔村的游人如织,但是石城村的静谧,一定是一剂消除疲惫的良药。在这个小村子里,藏着哪些大家未发现的“宝藏”?
石城村位于滇池度假区大渔社区,从昆明市区驱车一小时左右就能到达。走进石城村,随处可见的假山、形状奇特的石头,都昭示着“石城”两个字的由来。据传,古滇国都城内的许多精美石刻都出自这里的“工匠”之手。近年来,石城村在早已废弃倒塌的碾米房旧址,发掘了碾床、碾砣、碾心等具有研究古滇历史价值的文物,在这里或许可以一窥古滇国的痕迹。
在石城村内,除了有看不尽的石头,还有家家户户门口栽种的鲜花,盛开的鲜花显出村民生活的红红火火。
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李家大院、滇池风土艺术季展品、罗江石城艺术创作基地等,更能让人深刻感受到石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石城又称“食城”,据了解,石城村地处古滇国的中心地带,这里曾四围香稻、鱼肥水美,是古滇国的囤积“军粮”和粮食加工之地,“食城”的称谓也因囤粮、收粮、分粮及粮食加工而早有历史记载。
“未来的石城村将结合历史上滇王和老酱鱼的历史故事,将这里打造成滇池边的‘食城’,把这里最地道的老酱鱼做成人人皆知的环滇美食,豆腐、豌豆粉等农家菜也将成为来石城必须品尝的美食。”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办事处石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郭永福介绍,按照规划,石城未来不仅是“石城”,还将变为名副其实的“食城”,为游客打造一个舌尖上的滇池。
石城村如何利用
滇池旅游黄金岸线IP的加持
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起来看看
↓↓↓
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有何优势?在发展中如何发挥优势?
郭永福:石城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以石为名”的石自然景观等。石城村的石文化、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高粱地、葵花地和小麦地以及各类石自然景观和以及极具特色的“老酱鱼”“花椒鸡”等美食,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也是石城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石城村可以利用这些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一个集美食、旅居、文化、美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同时结合其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例如,设置一些文化体验类项目、艺术创作与展览活动及美食品味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示石城的自然景观、美食文化和艺术创作,还能促进石城旅游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石城村的发展定位和支柱产业是什么?如何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相结合?
郭永福:我们石城现在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支柱产业主要有乡村旅游、美食餐饮和艺术文化创作等。我们村的目标客群是对传统村落、艺术文化感兴趣的广大市民游客。石城通过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如“滇池风土艺术季”、各类艺术写生等活动;提升美食业态品质,进一步发展老酱鱼等特色美食;打造“石城高粱地”“石城麦田”等特色观光农业,提供独特的乡村体验,以此吸引游客。
目前社区依托“食味”和“石景”特色,结合生态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全力打造集美食、旅居民宿、艺术创作、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艺术田园综合体。为了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一是挖掘传承特色文化。注重石头文化、美食文化的挖掘和花灯戏、剪纸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二是设立“名家工作室”。通过“罗江石城艺术创作基地”吸引更多艺术创作者来石城村采风创作,也为游客打造了一个感受艺术魅力的旅游胜地,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游客来村具体能体验些什么?村民如何从中获取收益?村民前后生活有什么变化?
郭永福:游客来到我们村不仅可以到石城高粱地、石城麦田、石城微景观(居民小菜园、小花园)等地进行生态农业打卡。还可以体验传统的乡村生活,欣赏石自然景观、风土艺术季作品、古滇梁王食库、诗文石刻、碾米房旧址、古阁悬崖等历史人文景观,此外还可以参与艺术创作和教育活动。
目前部分村民通过销售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制作售卖豌豆粉、炸洋芋等小吃,村内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后期我们将鼓励辖区居民根据房屋情况、个人技艺特长积极投身餐饮、民宿、手工艺品领域,增收致富。
近年来,石城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通过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观念得到了转变,同时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另外业态的注入和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请结合您自身的经历谈谈村子转型发展的过程。如何带动村民共同投身乡村建设?中间有哪些曲折,如何克服?如何让村民达成共识?村民对如今发展模式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如何?
郭永福: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许多挑战,包括村民传统观念的改变,缺乏资金和人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社区党委进行大量调研学习和会议讨论,探索石城社区绿美乡村建设的方式方法,得出“筑巢引凤”的发展路径。之后我们通过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不断沟通和示范,逐渐由“干部干、百姓看”转变为“党员群众齐发力”,调动了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渐渐的村民对现在的发展模式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也不断地提高。
发展乡村旅游,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希望能得到哪些支持?
郭永福:发展乡村旅游,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准定位,注重传承与创新。保持乡村文化的原真性,同时要有创新性,打造好品牌,在带动本村发展的同时注重考虑消费者需求,汇聚多方合力,激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活力。此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因素。我们希望得到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滇池边的村子和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什么不一样?如何利用好滇池旅游黄金岸线这个大IP?
郭永福:滇池边的村子具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古滇文化以及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像石城村这种滇池边的村落,要进一步挖掘古滇文化,结合本村特色,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利用好滇池旅游黄金岸线这个大IP,石城社区将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文化挖掘与融合。将古滇文化和情怀融入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中;二是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保护和利用石城村明清时期、一颗印民居、土坯房、古阁悬崖、石自然景观、名家工作室等,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韵味和本土特色的旅游项目。提升美食业态品质,运用本地老酱鱼、茄子鲊等美食资源,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之旅。打造“石城高粱地”“石城麦田”等以绿色、健康、体验为核心,结合村内碾米房旧址、石磨、碓窝等农具,让游客深入田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农业生产的乐趣,尽享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时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相信能极大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掌上春城记者:陈若男
视频:梁勇
美编:易娜
校对:王仪
编辑:张曦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