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期而遇的“讨论会”

旅游资讯 3 0

工人日报客户端1月3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元浩)冬日的上海阳光明媚,在众多游客心目中被视为上海网红打卡地之一的南京路步行街附近,一栋俯瞰呈马蹄形且带有明显西洋风格的建筑颇为引人注目。不过,“隐藏”在这座建筑里的一个博物馆更为“宝藏”——这就是在202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科学技术部人才与科普司命名为“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的上海体育博物馆。

位于体育大厦里的上海体育博物馆于2021年7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展陈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长期陈列超过1200件展品与500张历史照片,介绍上海体育的历史与发展。目前该馆共设有4个展厅,分别为「历史之舟」、「奥运之光」、「活力之城」、「未来之窗」。

在「奥运之光」展中,全面回顾了中国实现奥运梦想的百年历程,重要展品包括2300年前的古希腊奥运会纪念铜币;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邮票;历届奥运会的会徽、奖牌、奖章与吉祥物,以及多位上海奥运冠军的生平、战绩和用过的实物等。而在「活力之城」的展示中,主要展现改革开放迄今上海体育事业的成就,涵盖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国际大赛、城市赛事、体育彩票、对外交流等。这一展厅还设有多维空间秀和VR体验区,带领参观者感受高科技带来的运动乐趣。其中一个展柜中陈列的不同时期、不同彩种的体育彩票非常珍贵,是国内同类型展馆中少有的单独对体育彩票进行展示的专柜。

据记者了解,上海体育博物馆和棋牌文化博物馆两家“国家体育科普基地”,在建设、运营维护以及展品替换更新等方面的资金都来自体彩公益金。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上海的体育科普基地逐渐成为一个对外展示的体育文化宣传阵地。据上海体育局财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体育彩票不仅为社会公益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在科普宣传领域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国家公益彩票,中国体育彩票将继续秉承“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发行宗旨,助力前沿科技与深厚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体育科普基地注入新活力。

位于上海体育博物馆入口处旁边的一家以体育为主题的咖啡厅,是不少参观者休闲小憩的第一选择。在这里,两名来自安徽体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与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一次偶遇,成就了一场对于体育科普如何依托博物馆深入持续开展的热烈“讨论会”。

刚刚参观完上海体育博物馆,安徽体育博物馆的讲解员张靖雯感触颇深,“这里的陈列物品很丰富,历史脉络很清晰,文字说明也很简洁明确,对于参观者迅速了解体育历史非常有帮助。”小张和同事尤其对于馆内正在举行的特展“跃动千年 敦煌印记——敦煌壁画中的体育文化主题展”印象深刻,本次展览共展出27幅体育主题敦煌壁画复制品及39件(套)体育相关文物,集中呈现敦煌壁画中的体育游艺活动,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没想到敦煌壁画中还隐藏着这么多体育元素,说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尤其博大精深。”

据她们介绍,开馆于2019年9月的安徽省体育博物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400平方米,设置序厅、奥运主题厅、安徽体育发展史展厅等特色展厅,收藏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奖牌,照片、服装、文献资料、珍贵视频等藏品共计2833件(套),其中原籍安徽的新中国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就捐赠了藏品1700余件。

据悉,安徽体博馆开馆以来,在介绍体育历史、传播体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不过,对于如何进一步依托博物馆开展体育科普工作,尤其是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持续进行体育科普教育,张靖雯和同事们还希望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支持。

对此,总局科教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体育科普进校园、进公园、进景区、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效显著。如何依托全国各地的体育博物馆开展体育科普,也是他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青少年一直是体育科普的重点人群,他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开展体育科普的好机会。我们建议博物馆在这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准备、策划和布置。今后我们也会在体育类博物馆开展体育科普工作方面进行专项调研,力争出台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据悉,2024年体育科普中国行的脚步走过了湖南桑植、陕西西安和浙江舟山,将运动与健康的知识播种在各地。2025年,体育科普中国行将探索更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在全国多地展开科普之旅。全国各地已经初具规模的体育博物馆,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体育科普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