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徒步的习惯,只要是时间允许,一定想方设法感受徒步的快乐。记得1986年冬来北京出差,住在中央党校招待所,雪后初晴,我从圆明园走到前门,轻松又愉悦。2009年初夏来北京参加会议,宾馆在白石桥附近,会议结束后有一整天空闲,可以去看看在四方桥附近读书的孩子。怎么去?当然是徒步了。早上8点出发,从西北到东南“斜穿”老城区,太阳晒得头上直冒汗,一路喝了两瓶矿泉水,中午12点抵达目的地,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2016年,我到北京定居,闲来在小胡同里走走看看,总觉得一切都很美好。虽然不时骑车沿着二环转一圈,但我总觉得骑车是骑车,徒步是徒步,不走一走,好像生命的履历表上就少了一页。
八年后的秋天,天气不冷不热,我下定决心,要沿着二环走一圈。此时,北京的美丽达到极致,天空瓦蓝,四周斑斓,令人沉醉。
二环路有三十多公里,能不能走下来,我心里没底,毕竟岁数大了,腿脚远不如年轻时轻快。如果走到半截走不动了,就坐200路公交车打道回府。这跟跑马拉松是一个道理,跑不完“全马”,跑个“半马”也行。
上午10点16分,我从鼓楼桥出发,按顺时针方向沿二环路东行。路边有高大的白杨,风吹树叶哗哗响,好像在为我加油鼓劲。
走过钟楼北桥、安定门桥、雍和宫桥,来到北二环与东二环交界处的小街桥,附近有使馆,警卫人员迈着训练有素的步伐。东直门桥栏杆上的爬墙虎,赭红的叶子在秋阳下亮得晃眼;朝阳门桥头的海棠,海棠果颗颗饱满,向阳的那面涂一抹淡淡水印的红晕,如同戏台上贵妃的嫩腮。
途经中国青年报社的所在地海运仓胡同东口时,我在路边的报刊亭买了一瓶矿泉水。看见售卖的《中国青年报》,忽然想起1980年元旦,《中国青年报》向日葵副刊发表了我的散文《日历小题》;那时,我还是朝气蓬勃的大三学生,期盼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岁月之河奔流不息,梦想逐步变成现实,而我也不再年轻。正暗自感叹呢,一群锻炼的年轻人从我身旁跑过,我马上跟着跑了几步,又怎么能跟得上!
走过建国门桥、东便门桥、广渠门桥、光明桥,在左安门桥附近的护城河里,我看见几个人正兴致勃勃地游泳;秋渐深,水已凉,足见游泳者身强体健。年少时,我也在黄河里与小伙伴们游泳嬉戏,但那毕竟是盛夏。
到了天坛南门,我改走河坡,沿护城河的河岸前行。河岸上铺了浅红色的塑胶步道,走着微微带点弹性,舒服一些。与马路隔开一段距离,车流的声音好像也变小了,自觉僻静而幽谧。河坡上的灌木丛、草丛、花丛,连绵不断,长长的柳丝划过水面,也许有人对柳丝拂面“过敏”,把过长的几条系在河沿的护栏上。护城河里的野鸭结伴同行,东转转西走走,游一会儿便歇歇脚,任凭秋风吹过,将它们引向未知的地方。水面倒映雪白的云朵,波纹一晃动,野鸭受到惊吓,急忙划拉爪子、嘎嘎叫着,跑开了。
走过永定门、先农坛,在右安门桥西,我看见几位银须飘飘的长者正忘情地吹小号,一群腰系彩绸的大妈则对照乐谱唱“小白杨,小白杨……”他们是在排练节目吗?
除却纷繁的人影,陶然亭公园南门的白蜡,广安门南街那长长的栾树林,复兴门的红叶李、法桐、银杏,阜成门北的古槐,西直门桥头的落日,积水潭四合院人家墙头上的黄柿、红枣,德胜门箭楼上空归巢的暮鸦……都为我的二环徒步增添了诗情画意。
18点48分,我终于到达既是终点也是起点的鼓楼桥。一弯黄巴巴的新月挂在西南方向的天幕上,它看着我,好像笑弯了腰。
历时8小时32分,我沿着二环走完一圈(中途在南来顺吃了碗拉面,休息25分钟),从而在生命的履历表上写下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