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小个子,一口吴侬软语,浦江游览(苏州河)公司营运服务部服务领班沈洁令人不禁心生好感。黄浦江畔十六铺游船码头,穿过引桥,就能看到她挂满笑意的亲切面庞。
在多项政策利好下,上海成为不少海外游客的“中国游首站”。因纵览外滩建筑群的独特视角,浦江游览被列入必打卡清单。
周末傍晚,佩戴红色围巾的沈洁手中记录着一组信息。这是她最近养成的习惯——每天开航前一小时翻阅旅客数据。根据国别差异,讲解词因人定制。用旅客熟悉的母语道出“你好”,找到不同国家在外滩留下的故事……点滴细节费工夫、耗时间,但沈洁认为很值得,因为能实实在在地打动人心。
她还记得,有一回,一位美国游客下船时根据胸前铭牌字正腔圆地拼出她的名字,并用英语说,“我们现在是朋友了。”对方的爽朗热情感染了她。在她心里,这就是最珍贵的“上海好评”。
脱口秀开场,打开话匣子
沈洁是典型的95后苏州姑娘,说话温言细语。这放在需要热情主动的服务业,有些吃亏。最初,有客人认为她服务不够主动,讲解也有些单调,缺乏互动感。
听到评价的她没有当场反驳,但将其默默记在心里,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在一场笑声不断的脱口秀表演中,观众席中的沈洁有了新体会。开场时如何抑扬顿挫、怎样与观众亲切互动、起承转合如何衔接、重要“包袱”埋在何处……她将印象深刻的片段记在脑海中,用心思考脱口秀表演的底层逻辑,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秘笈,有意识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工作间隙,她抓紧时间学习掌握各国语言的入门级对话。留意到去年以来日韩游客量增加,她便先从日语学起。抠发音、抓细节,只为让更多游客在黄浦江上听到亲切的“家乡话”。为服务好特殊残障人士,她还学习手语,顺利掌握了“欢迎光临”“注意脚下安全”等入门款手势。
渐渐地,同事们发现,那位初来乍到略显羞赧的小姑娘变了。启航播报时,不再照本宣科地念稿子,巧妙融入当天气象,结合热点事件。遇到海外游客,不仅主动相迎,还总能三言两语间精准地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闯过语言关后,她开始沿着游船线路,从水上到岸边,实地“走”出生动故事。自去年徐家汇书院、土山湾博物馆“合体运营”,探索“图博结合”后,这里成为不少海外游客钟爱的新兴目的地。追随游客的脚步而来,沈洁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原来,一处建筑物外立面上,“土山湾”被译为“T'ou-Sè-Wè”。地道的法语标注,发音却源自上海方言。语言的相似映射出文化的交融。
因为这处具象细节,讲解词也有了生命力。每当有法国游客登上游船,沈洁都会特地介绍这段过往,每次都能从对方眼神中看出惊喜。
“最能吸引海外游客的,往往是上海与他们身处的国家、城市之间的关联和故事。”此后,她主动趁着周末、节假日city walk(城市漫步)。实际走一圈,她邂逅了许多意料之外。
寻觅最佳取景框,人气博主成灵感来源
入夜后,全城灯光渐次点亮,波光粼粼的江面成为欣赏一座城市的最佳角度。游船缓缓开行,两岸建筑不断切换,也成为拍照打卡的最佳背景墙。即便工作忙碌,沈洁也对这些请求照单全收。“海外游客们拍下的不只是精彩照片,也是上海的最佳明信片。”
爱钻研的她,不满足于普通的游客打卡照。社交媒体上的人气摄影博主,成了她的取景框灵感来源。有些照片将陆家嘴天际线“框”在其间,有些照片运用近大远小的视觉特点,将远处的标志性建筑物巧妙地“捏在手中”。每当收到一句句“Amazing”(太神了)的赞叹声,这名“编外导游”总会由衷地满足。
虽然工作地点在一艘艘浦江游船上,但她的服务天地更在游船之外。
常有海外游客询问,“上海哪里最好玩?”最初,她的回答总落于常规,无外乎东方明珠、豫园、田子坊等经典路线。可若是对方再问得详细些,好奇哪里值得玩时,她便有些露怯。
“因为没有实地探访,景点介绍少了一分贴肉感。”沈洁从海外游客偏爱的豫园开始实地打卡,不仅体验江南园林文化,更从中挖出了园林与昆曲的过往。再谈豫园,她不只聊建筑,也谈起那座古戏台、那段绕梁不绝的昆曲水磨腔。“不少游客被个性化推荐‘种草’,仿佛产生了回响,让所有投入的时间精力都变得更有价值。”她感慨。
受此启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打卡沪上知名的文博展览,丰富完善“讲解故事库”,也挖掘出景点的可玩可赏之处。
6年时间,让曾经那位怯生生跟在前辈后头的小姑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游船领班。
回忆往昔,沈洁始终记得师傅领进门时传授的那套工作法——“五勤四心”,即脑勤、眼勤、手勤、口勤、腿勤,精心、细心、耐心、放心。她也始终不忘,当年仍是学生的她跟着家人从岸边遥望游船的情景。
如今,她也成了“船中人”。相较于人气更旺的夜游,她更偏爱白天的游船。落日时分,在晕染成橙红色的码头回味当年师傅的叮嘱、与家人同游的兴奋,也观见映照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