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高大的中华门旁有一段低矮的老城墙,不禁站了起来,那上面镶嵌着的门东二字,引人注目,随即点开百度:因地处南京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打误撞。门东并不在游程之中,参观完南京城墙博物馆,坐在广场长凳上稍事休憩,等待去往下一个景点。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么一个“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问,车接人去了,大概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近在咫尺,自是不容错过。于是沿着高大的城墙,独自往东一路疾行。
城墙下幽静,一边是高墙,一边为树木,中间是一条清静的小道。城墙高大坚实,下宽上窄,恍如登云阶梯,陡直峭拔。正走马观花,忽见前面走来两位年轻女子,在不远处的城墙旁停了下来,她俩相视一笑,猛地击了下掌,转身攀上城墙。我不觉大吃一惊,她们这是攀岩比赛?可这城墙显然不是攀岩墙。还没等弄明白,两女子已上了城头。看得我目瞪口呆,悬着的心倒是放了下来。
百度云: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东起江宁路,西到中华门城堡段的内秦淮河。明朝中华门与内秦淮河沿线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这里成了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集散地,呈现一派繁华景象。清末以后,老门东、老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
门东、老门东,指的是相同的一片地域。
看到了长乐渡。据说秦淮河上有许多渡口,那时从老城南到河西,和如今去江心洲的方式差不多。现在凡是有桥的地方,当年差不多都是一个渡口。遂步过马路,走下10多级的台阶,来到河边,这便是南京的母亲河,亦即“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秦淮河了。
水光潋滟秦淮柳,浆声灯影画中游。浆声灯影自是得等到夜晚,眼前的秦淮河波澜不惊,仿佛在为迎接夜的来临积聚着能量。河边围栏旁有几对情侣,女子身着汉服,手执宮扇,或半遮半掩,或潇洒轻摇,“移步换形”,留下一个个属于他们的美好瞬间……
一旁的长乐渡空旷寂寥,同样游人鲜见,和节假日的繁忙热闹相比,俨然两个世界。一栋栋建筑,雕梁画栋;一条条小巷,清静古朴。这里应该是新建的街区,却也令人感受到老南京的风貌和文化。
边还有一遐迩闻名的渡口,谓之“桃叶渡”,它是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金陵四十八景。渡口立有“桃叶渡碑”,建有“桃叶渡亭”。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河舫竞立,灯船萧鼓。历史上秦淮河的掌故不胜枚举,而桃叶渡占据着特殊位置,王献之所作《桃叶辞》:“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可见一斑。
可惜时间不容许,只能下一次专程前往探访。
在骏惠书屋读书亭,我站住了。书亭里坐着数人,一个个年龄不大,有捧着书的,有看着手机的。书亭往下7、8级台阶,是书屋,门面很小,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心中暗道:爱书、读书的人总是有的。
有人说到老门东,最建议去的地方有三个,一为德云社,二为南京城墙博物馆,三为金陵美术馆。当然芥子园、明城墙等也值得一游。德云社和金陵美术馆,还有芥子园,此番肯定无缘游览了,门东的梅花糕、鸭血粉丝汤、牛肉锅贴等等美食小点,也只能远远地闻闻鲜香味。好在游赏了长乐渡、秦淮河,明城墙下已然几度停留,这算不算游过了呢?蓦地想起那两位由城墙而上的女子,不由得想,有机会的话一定往城墙上走走,当然不可能是登攀而上,如此,便是完整地城墙游了……
作者简介
魏福春(凡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1983年起先后在《萌芽》《电视电影文学》《小说界》《作家天地》《当代人》《小说月刊》《短篇小说》《检察日报》《金山》《红豆》《揶城》《今日中国》《解放日报》《文学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小小说、散文随笔等数千篇。40余篇小小说分别被《高中语文读写指津(小说卷)》、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集《如有来生》(中文版英文版)《微型小说月报》《微型小说选刊》《语文教学与研究》《青年博览》《新读写》《新智慧文集》《民间故事选刊》《喜剧世界》等转载、收录。著有小说、散文集:《梦开始的地方》《飘逝的夏日》《书房里的香水百合》《办公室里的男孩与女孩》《门口有只小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