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印象”让土味出山

旅游资讯 41 0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青

曾经3毛钱一斤的柿子,如今收购价6元一斤。通过转变思路、产品研发,柿子制成了柿子醋,猕猴桃制成了果酒,山里生长的槲叶和糯米结合,做成了槲叶小粽子,这些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了大家的餐桌美味。2024年12月29日,在栾川县的“栾川印象”旗舰店,洛阳川宇农业董事长李双松向记者讲述了“土味出山”的故事。

栾川县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景,还有天然健康的食材。可是之前由于地处深山区,这里无数的山珍特产虽品质优良却一直滞销难卖。为摆脱这一困境,2017年栾川县委、县政府借助栾川旅游优势对农产品进行有效整合,打造了“栾川印象”农产品区域品牌,由洛阳川宇农业进行市场化的营销、推广和销售,将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促农增收。

提高土特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栾川印象”品牌,使栾川县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栾川印象”开发了以高山玉米为代表的高山杂粮类,以香菇、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类,以板栗、核桃为代表的休闲即食类,以茵陈、金银花为代表的中药材类等四大类目150余款优质特色农产品。提到“栾川印象”开发的土特产,李双松如数家珍:“我们对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定价销售,让栾川农产品集体穿上区域品牌的外衣,呈现出强大的溢价力。去年,栾川印象品牌实现产值1.8亿元,年平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

“栾川印象”创建以来,积极推行“品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助农模式。李双松向记者介绍,目前“栾川印象”已吸纳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线23条,辐射形成高山玉米、食用菌、山茱萸、连翘、蕙兰等规模化产业基地,直接带动周边2万农户增收致富。

李双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洛阳川宇农业与当地合作社达成共识,在4个村共流转了约5000亩土地,由洛阳川宇农业提供优质种子、农药化肥和技术指导,农户在整个产业链中实现了多方面的收益,每户年均增收5万元左右。

“通过推动旅游发展和打造‘栾川印象’品牌,我们把农民变成了旅游从业者,把农副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把农民的房屋变成了精品民宿。”栾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卫伊峰说,土地流转的租金每亩在1000元左右,每户增收3000元左右;当地农民可以到标准化种植基地参与施肥、打药、除草、采摘等工作,平均日薪可达80~100元。

玉米糁、果酒、柿子醋……通过“栾川印象”的运营,伏牛山里的土味农产品正在转化为真金白银。“栾川印象”在发展土特农产品的同时,也和文旅进行结合,建成玉米观光园和博物馆,带动了农旅研学的发展,当地不少农民通过开办民宿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