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本是没有什么郁郁葱葱的景致可以看的。
苏州的秋天就像花期太短的流量小生,寒冬一至便失了光彩。走过道前街时的感受是最为强烈的,银杏大道风华正茂的样子还挥之不去,眼前萧瑟的光景能够一秒将人拉回现实,仿佛树到中年,就挺秃然的。
难道冬天就不配Citywalk了?GAI溜子表示不服,那是你还没有掌握Citywalk的精髓!要往小巷人家深处走,越深越好,去触摸那一根根蔓延在粉墙黛瓦上的细枝末节。
冬日版Citywalk,这个街坊再适合不过,一头钻进去就是各种小巷,游马坡、剪金桥、余天灯、富郎中……即使开了导航也包晕头转向的,这边建议找个地陪,比如说这份攻略呢。
从地图上看,32号街坊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形状,正方形的四边分别是干将西路、养育巷、道前街和学士街。毕竟是黄金地段,从老发头起就是很抢手的地盘,所以小巷深处也藏着不少名人旧居,留下一些流星划过天空的痕迹。
跟紧小红旗
我们在道前街上的江苏按察使署旧址集合
按察使,是官名,是唐朝仿汉刺史制设立的,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署,是处理公务的办公场所。“八字衙门朝南开”,眼前的江苏按察使署旧址自明代以来就是官衙重地。通往三路建筑的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两旁高大的冬青树依次排开,是典型的清代衙署园林布局形态。
康熙四十五年,“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到此任江苏提刑按察使。道光三年,时年39岁的林则徐接任,断案禁烟,都是在这个衙门里办的公。
衙署靠西边还藏着一座小而美的园林,亭台楼阁、雕栏玉砌,一样不少,还能在阳光洒满的水池边静静地喝一壶茶。
在东侧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还有一棵古玉兰树,树龄超过三百年,树高十米以上。一到春天,枝繁花茂,覆盖大半个院子的上空。
可以原路返回到道前街上
也可以走到衙门后边的瓣莲巷
瓣莲巷上有一座曹沧洲祠
是纪念苏州名医曹沧洲的祠堂
再沿着余天灯巷来到庙堂巷
小小的畅园也别有洞天
“城中尚有小园,以畅园、壶园为最。”《江南园林志》中提到,畅园为苏州小型园林的典型,整个园子不过一亩有余,面积袖珍而布局巧妙。
步入园中,可见园中央是一个水池,足占全园四分之一的面积,一座五折石板桥将水面一分为二,水池四周环绕着厅堂、船厅、亭廊、假山、花木,构成一幅三廊五亭之景。
畅园虽小,但苏式园林曲径通幽、含蓄雅致的东方美学是一样没落,你甚至还能住到园子里,体验个一日园主限定卡。(畅园可住宿,普通参观的话仅每月首个周一、周二可预约)
庙堂巷还是杨绛儿时住过的地方
但杨绛故居如今已寻不到
据说当年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担任民国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的时候来过苏州,几年后便携全家到苏州定居,看中的一处住处正是位于庙堂巷16号的“一文厅”。
年少时期的杨绛就在后花园的一年四季中慢慢长大。花园里有棵大杏树,父亲为杨绛在树下绑上了一个大秋千,还在园子里添了很多花果树木。后来,杨绛和钱钟书的婚礼还回到了庙堂巷16号。
如今,当年的“一文厅”已无从找起,走进庙堂巷16号,一块写有“忠仁祠”的石碑立于居民楼下,身后便是古宅,门被锁了起来,看来是无法进入了。
偶遇好心街坊指路,图中门内即为故居原址。
庙堂巷的西头接着剪金桥巷,巷子里最近新开了一间绛书房,打造的是女性主题的阅读空间。
回到庙堂巷中段
再沿着游马坡巷来到盛家浜
这里有一间舒适旧居
据说之后也会像畅园一样开放住宿
故居内的一棵枇杷树长势喜人,夏天的时候就结满了黄澄澄的小果实,到了冬天依旧是这番葱绿模样。
著名电影演员舒适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盛家浜5号。
庭院四进,往最里面走去是一座洋房别墅式二层民国建筑。冬日的暖阳透过复古造型的玻璃窗照进尘封已久的房间内,木地板在时间的流逝中褪了色,但铺设在廊道里的五彩地砖却色泽依旧,甚至没有一块破损的,颜色还颇有莫兰迪风。
如今,故居虽已无故人,仍能在这一间间老宅中窥见当年苏式庭园的典雅和园主人曾经生活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