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是吏部尚书王华之子,公元1472年10月31日出生于余姚故居的瑞云楼,现在辟有王阳明故居纪念馆,位于余姚市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是余姚市的一处历史文化地标。
余姚市近年来弘扬阳明文化,2020年建成了阳明古镇,由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武胜门阳明文化商业街区、龙泉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三大板块组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特别是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潮流汇聚的慢生活街区”,成为了余姚市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阳明古镇旁边的姚江之上,通济桥横跨两岸,沟通余姚南北两城,又名舜江桥,是姚江上最长最高的古桥,被誉为“浙东第一桥”。
通济桥始建于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原为木桥,初名德惠桥,后改名为虹桥。
元至顺三年,即公元1332年,改建成了石砌三孔桥,定名为通济桥。
现存之桥重建于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即公元1729一1731年。
2019年,通济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阳明的祖居地,两种说法不一致。
余姚市大岚镇隐地龙潭村的隐地自然村,村内建有“王阳明祖居地纪念馆”,记录了王阳明的家世渊源。
始迁祖王泽元,是两晋时期南迁的琅琊王氏王导的后裔,北宋仁宗时期从嵊州东林迁居阴地村,后裔分布附近各村。
相距不远的上虞区陈溪乡达溪畔的虹溪村内,建有“王阳明先祖居住地陈列馆”,也记录了王阳明的家世渊源。
宋代时,琅琊王氏后裔有一个叫王祜的人,从南京乌衣巷迁居开封,在自家庭院里种了三棵槐树,后代都自称“三槐王氏”。
两宋之交,三槐王氏王彦洪随宋室迁余杭县仙宅界,绍熙初年,次子王补之知绍兴府事,与弟王辅之迁居上虞达溪畔。
王补之的曾孙王季,迁居余姚秘图山隐地村,九世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
隐地龙潭村和虹溪村两个村庄对王阳明的家世介绍并不一致,但是这两地相距并不远,王阳明的祖居地在这一带确定无疑,并且远祖皆为琅琊王氏。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寺成者,倡导“知行合一”,集立德、立行、立言于一身,言必行,行必果,“致良知”,是王阳明思想之精髓。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良知即天理,岂可因利益而丧失?
公元1513年,王阳明从南京回家乡余姚省亲期间,与徐爱、汪克章等人组团游学四明山,游览白水冲瀑布后,到达王阳明的祖籍地上虞妲溪,再沿溪而上,寻访大岚隐地龙潭村内的黑龙潭后,经柿林村至杖锡寺,再游览徐凫岩、三隐潭、雪窦寺等地,到宁波坐船回到余姚,整个行程历时半月有余。
整个行程中最为艰难和惊险的行程当属探访黑龙潭,较多路段需要手脚并用,危险重重,同行队友中的朱节不慎摔伤双腿,汪克章、王琥体力不支中途放弃,最终仅有王阳明和徐爱二人成功寻访黑龙三潭。
由此可知王阳明不仅是儒雅的文人,也是文武双全的徒步爬山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