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将至,冰湖腾鱼。在国家AAAA级景区宾县二龙山,二龙湖湖面上渔获正丰,伴随着捕鱼汉子们喊出嘹亮号子,千米渔网缓缓拉动,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鲢鱼跃出水面,条条都在10斤以上。
二龙湖鲢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有鱼量5000吨,2024年产值为1900万元。近年来,随着“水源地功能”科学转换,二龙湖作为哈尔滨市水产养殖重要“蓝色粮仓”,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向湖泊水域要食物,进一步显现“聚宝盆”效能。
品牌渔业闯出大名堂
作为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重头戏之一,二龙湖冬捕节已经连续举办三届。“这的大花鲢不仅适合煎炸焖炖,煲汤生拌味道也是一绝,绝对是舌尖上的美味!”抱起一条重达20斤的鲢鱼,当地渔民骄傲地对记者说。
二龙湖是黑龙江省南部的重要渔业基地,拥有11平方公里大水面,平均水深7米,是省内理想的淡水鱼类栖息地之一。二龙湖曾一度作为宾县及国家级宾西经济开发区的水源地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渔业发展。去年6月,经过3年建设完成的宾县松花江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试运行,二龙湖被“解绑”,“蓝色粮仓”建设步伐加快,开始进一步完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健康示范养殖场功能。
宾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党组副书记王利明告诉记者,二龙湖鲢鱼已注册自有商标,并凭借其肉质鲜嫩、光滑细腻、营养丰富的特性,“游”向全国市场。同时,建立了可溯源系统,每条鱼都有二维码“身份证”,打上充氧塑封包装,发往全国不成问题。
王利明说,自从冷水鱼加入“黑土优品”阵营,二龙湖鲢鱼“游”向更广阔市场,当地逐步建立起乐鱼、赏鱼、品鱼、购鱼一条龙营销链条,积累了庞大的客群,渐成构筑龙江冷水鱼千亿级产业目标的一块牢固基石。科技力量支撑“耕湖牧渔”
发展水产养殖、壮大渔业经济,关键在科技。近年来,宾县加大科技力量投入,与科研院所广泛展开合作,共同“耕湖牧渔”,将实验室前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落地,打造成支撑绿色渔业、质量渔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大水面养殖是渔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大势所趋,区别于传统池塘养殖方式,大水面渔业的鱼种繁育、种群配比、合理捕捞等都需要制定科学方案。多年来,宾县持续实施保护和利用“两手抓”发展策略,利用二龙湖水质优良、天然饵料资源丰富等优势,养育了4目10科49种鱼类,主要鱼种有鲢鱼、鳙鱼、鲤鱼、草鱼等,其中,尤以鲢鱼最佳。2019年,二龙湖鲢鱼跻身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王利明表示,为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二龙湖每年定期投放优质鱼苗,坚持纯自然生长。2024年投放鲢鱼鱼苗11万公斤、大白鱼鱼苗20万尾。这些鱼苗经过七八年生长,鲢鱼能长到10斤左右。湖里超过10年的鲢鱼,体长可达1米。
绿水青山凸显生态效益
“蓝色粮仓”丰富了“中国饭碗”,让百姓餐桌有了更多选择。渔业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产生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绿水青山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
美丽的二龙湖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IP,周边聚集了英杰温泉、二龙山村等一批景区景点和民宿,释放出巨大的产业磁吸效能。
2024年7月,二龙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正式签约。项目计划投资20.2亿元,整体开发建设二龙山,计划建设康养小镇、康养医院,包括雪村、动物标本馆、关东民俗博物馆、卡通冰雪乐园、玻璃栈道、泼水长廊等项目,为“冰城后花园”再添系列新景,打造宾县文旅产业振兴发展样板。
王利明表示,优化产业布局、建好“蓝色粮仓”、发展生态旅游是二龙山二龙湖的未来发展方向。宾县将坚持保护生态,坚持融合发展,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刘婧婧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