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河十里好风光

旅游资讯 2 0

碧水绕村景如画,农文旅合兴万家。

一湾禾河,串起沿路村落,蕴含灵动与生机。家庭农场、羊肚菌基地、生态采摘园、千亩水稻、麓林基地……禾河水系连通打造的“庐陵新区禾河十里风光带”项目节点串联而起,织就了一幅水乡田园新画卷。

近年来,吉安市庐陵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借助全市打好做强做旺中心城区攻坚战的东风,以“五比五促”为抓手,通过优化人居环境、深挖非遗民俗、发展惠农产业,串联行政村,精心打造禾河十里风光带,新区正逐步构建起具有新区特色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环境整治厚植生态底色

“以前这条路可没现在这么好,路面坑坑洼洼,每次骑车都是场考验。”骑行爱好者小王扶着自行车说道,“但看看现在,真是大变样了。”为更好改善乡村面貌,新区立足禾河水系特点,打造了一条健身步道并迅速成为骑行的新晋网红打卡站,吸引了大量周边骑行爱好者前来骑行。

“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院净家洁”,这不仅是群众心中的美好愿景,更是美丽乡村的题中之义。围绕生态环境美、特色人文美、田园风光美、河道水系美目标,新区先后实施公路提升项目、污水管网、户厕改造、高标准农田、山塘水库修复、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一批民生项目。

聚焦美丽通道,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先后完成“吉曲公路”“村庄巷道”项目,实现境内6.7公里主干道全部沥青化;聚焦美丽村庄,加大对背街小巷、房前屋后、主干街道、店铺等场所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持续保持街面、路面、墙面、立面干净整治;聚焦美丽庭院,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理念,打造一批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景观,推动实现“以景带村、以村实景、景村互融”的新局面。

目前,新区共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0座,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灌溉水渠修复6公里,建设雨污水处理支管网16.5公里,新改建农村户厕1382户,累计拆除修缮“三房”227余栋9666平方米。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与乡村面貌正飞速焕发新生,沿着禾河水畔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非遗民俗增添文旅亮色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一条“巨龙”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舞动,龙头高昂,龙身蜿蜒,龙尾摇摆,仿佛真的有了生命。舞龙者们身着统一服装,手持龙杆,跟随鼓点的节奏挥舞手臂。随着激昂的鼓点,“巨龙”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灵活有力,气势磅礴,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着眼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村村深挖“舞龙”文化,将传承故事与民俗活动有机结合,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条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党建文化体验路线。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舞龙表演,还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庐陵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庐陵新区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民俗非遗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农文旅协同发展的新引擎,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精心布局乡村旅游,将非遗精髓融入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广阔天地,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民俗体验等多元活动,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活力,更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异彩。

惠农产业提升发展成色

晴空万里,田野间,晚稻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宣告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基地里,一排排精心搭建的遮阳棚下,羊肚菌正悄然生长,孕育着村民们对未来的期盼;农场中,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沉浸在生态采摘的欢乐之中,或踮脚够果,或笑语盈盈,共同编织着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田园画卷。

打造禾河十里风光带,离不开产业的相辅相成。庐陵新区持续深耕金色惠农产业领域,为强村富民铺设坚实道路。以建强禾河十里风光带为抓手,充分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底蕴,秉持“产村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实现了数量由“少”变“多”、规模由“小”变“大”、业态由“简”变“丰”,美丽乡村逐渐带动美丽经济。

王家村深耕果蔬产业,建设产业基地80余亩,吸引游客采摘、观光体验,线下加工、线上销售联动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新村村念好“土特产”文章,兴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发“新村村”品牌菌菇、蔬菜、草莓等系列红优特产,联运周边群众发展特色果蔬“产+销”,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神岗山村盘活集体闲置资源,开发神岗山麓林露营基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目前,庐陵新区建成新村村羊肚菌基地、王家村果蔬采摘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带动农户200余人增收近600余万元。这条7公里悠长流转的禾河风光带,不仅连通了沿线的村庄,更带动了数十个产业发展,照亮了村民们的致富路。(刘玲、刘思敏、王雅丽)

标签: 风光 十里 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