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陈怡 王晓樱
海风吹拂着草木,村里的小道平整、干净,民居错落有致,小卖铺外墙绘有活力满满的涂鸦,远处是无垠海景。俯瞰沙渔塘,整个村子被湛蓝的海水与翠绿的树林环抱,让人感到恬静与闲适。游客刘菁漫步沙滩,吹风、拾贝、听涛,手里抱着一颗新鲜的椰子,望着海面上远去的渔船,她的疲倦顷刻间一扫而空。
游客在沙渔塘嬉戏玩耍。昌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沙渔塘海滩景致。昌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里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沙渔塘村。海岸慢生活,深深吸引了快节奏的都市人。从上海慕名而来的刘菁只体验了一天,便深深爱上了这里。
“这两年,我们村的人气比较旺,有时候每天能有1000多名游客来村打卡,车子多到停不下,一直排队到隔壁村。”忆起村庄的走红,沙渔塘社区书记陈风良对记者说,“我们的村民长期以来靠出海捕鱼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吸引游客的,正是我们原生态的海岸慢生活。但要想让游客拥有美好的体验,来了一次还想再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础配套。”
过去,沙渔塘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村道泥泞、供电不稳、污水治理问题突出,村民的生活都不够便利,更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配套资金持续投入沙渔塘,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场铺上了新砖,泥泞的村道被铺成石板路,160栋民居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进行了立面改造,村庄焕然一新,同时也保留了乡土特色;建成一个1065平方米的停车场,游客停车问题得到解决,越来越多自驾游爱好者将沙渔塘列入“必打卡清单”;政府还请设计院对村里的污水处理系统等进行了专门设计,沙渔塘成为昌江县首批拥有完整污水处理系统的村庄之一。
与此同时,沙渔塘还掀起了卫生整治的热潮。海尾镇党委、沙渔塘社区两委干部鼓励村民一起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沙渔塘摇身一变,成为昌江县人居环境整治的“样板村”。
“看着我们村一天比一天干净、漂亮,游客赞不绝口,我们真心感到自豪!”村民陈为鹏将自家楼房改造成民宿,为本村人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
“您先按这个键,再转动开关,热水器就出热水了。”在自家的“观海民宿”里,陈为鹏正忙前忙后,为顾客解决问题。最近,这栋拥有10间客房的民宿几乎天天满客,村里另外几家民宿同样红火,至少要提前三五天预订才能入住。
除了发展民宿,不少村民也有了别的“副业”选择——有人在路边支起了小摊,售卖椰子和烤肠;有人和亲戚合伙开了农家乐,闲暇时就带游客去赶海……看到村子慢慢发生变化,越来越多村民有了更加多样的收入来源,陈风良欣喜不已。
沙渔塘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海尾镇人大主席叶胜军坦言:“一方面,我们希望村子一直保持渔村原生态的模样,始终充满活力,而不是成为千城一面的商业性景区。但另一方面,自行摆摊的村民多了起来,偶有占道经营行为,自驾来村的游客又多,容易产生交通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不影响村民发展经营,村集体决定与县级国有企业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沙滩附近建设一个“落日市集”。
“沙渔塘地处海南岛西海岸,可观海上日落,‘落日市集’正是建在沙滩边的一个小集市,游客可在享受滨海风光的同时,购买村民提供的渔家小食。这个市集为那些想做点小买卖的村民提供了空间和便利条件,建有统一的集装箱摊位,外饰彩绘也经过精心设计,既美观又便于管理。”昌江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廖日华告诉记者,“落日市集”共23个摊位,其中13个摊位向所有村民开放,有意愿的村民都可以报名。
“‘落日市集’建成前,我在村里卖虾饼,生意还不错,但是需要自己开摊、收摊,也没个固定场所。现在我报名了‘落日市集’,想争取一个摊位经营椰子、烧烤还有小炒。有了统一的建设和管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了!”村民王石宝说,“规范经营是为了把‘流量’变‘留量’,让游客的体验更好,我们太支持了!”
春节前,“落日市集”将正式与游客见面,一个海上图书馆也在紧张施工中。这个小小渔村,业态越来越丰富,村里满是欢声笑语。“比起过去,现在的沙渔塘已经大变样了。下次你们再来,只会更加惊喜!”陈风良向记者发出邀请。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