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构建内外繁荣市场、增强多业互促联动、提速区域协调发展……这是北京市在一年一度的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北京大旅游发展思路。当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2025年,北京要如何继续提供优质产品供给、撬动文旅消费?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秘书长安金明:
场景与产品打造:明确受众不同需求
1月13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秘书长安金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建议,从需求端入手提质产品供给,引入前沿技术打造新消费场景,着力发展休闲产业。但无论是场景打造还是产品供应,安金明建议产业链上的各方应明确需求的差异,根据差异进行区别化的产品设计。
政府牵头打造融合产品
从乒乓球、花样游泳等各类世界级体育赛事,到各种演唱会、戏剧音乐剧展演,再到中轴线“City Walk”……随着“旅游+百业”“百业+旅游”的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北京的文旅消费场景进一步多元化。
如何在多元化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发展?安金明建议,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要从需求端入手,“产品好不好、多不多、满不满足需求”是核心问题。
对于广大游客来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主导着消费行为,但不同人群的旅游消费特点不同。在安金明看来,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主体需要明确三个问题:哪类人群有钱有闲,能够出游?哪类人群具有决策话语权?各类人群的消费兴趣点及偏好的出行方式是什么?
安金明以家庭出游为例分析,“父母+孩子”的三口之家与“父母+孩子+爷爷、奶奶”的五口之家,出行时间很可能都在节假日,会出现高度重合,但在选择出行方式、目的地和玩法上会有不同的考量。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围绕上述消费人群的需求进行统筹思考和细致调研,做到精准洞悉需求、投其所好,才能引起其消费兴趣。
同时,他也建议,政府需要加大统筹和引导力度。目前,很多企业会依据自身数据积累和市场调研,发布不同的市场趋势报告。政府可以一方面汇集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等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另一方面牵头联系互联网、低空等更多相关行业企业,通过组织产业发展大会、研讨会、行业管理会以及咨询活动等,汇聚各方信息和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融合类优质产品。
技术引入打造虚拟场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在安金明看来,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的发展,都反映了居民游客对于“休闲”的需求。因此,对于如何推动文商旅体多业态融合、扩大消费场景,可以首先发展休闲产业。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公布多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等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王府井商业街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入选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
安金明指出,目前,北京的休闲产业已形成包括文化旅游、体育健身、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在内的多元化休闲体系,但在整体规划建设、文化内涵挖掘、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国际化进程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北京多元化休闲体系的吸引力,安金明特别提到了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消费场景应用方面,安金明建议,通过加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的引入,打造丰富的虚拟场景,增强游客的娱乐和体验感。
力促流量转化为消费
消费环境与服务水平优质与否,也是决定文旅流量能否转化为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安金明表示,在推进文商旅体多业态融合时,景区、商圈等主体需要加强智能化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水平,增强居民游客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例如,通过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人流、车流等动态信息,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该区域的安全与顺畅;还要通过智能化停车系统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针对此前部分热门旅游景区“一票难求”的情况,安金明建议,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学测定区域最大承载能力;同时,设定更加细致的时间窗口周期,精准把控进出景区的具体时段。
此外,随着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针对北京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旅游吸引力,安金明建议,北京应当与其他的旅游热点城市进行联动,设计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满足入境外籍旅客的旅游需求。同时,还要利用免签政策,主办更多的国际会议,鼓励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开展合作和交流,提升北京各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休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魏连伟:
衍生品开发应有故事有文化,有趣味又实用
从国博的凤冠冰箱贴,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乾隆御碑亭流沙落叶冰箱贴,冰箱贴站上C位,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文旅衍生品。
1月13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魏连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建议,要发挥北京在文化资源和产品设计转化能力上的优势,打造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文旅产品,产品既要好看,也要具备故事性和文化内涵,还要具有十足的趣味性及实用性,进而促进文旅场景的衍生消费。
在魏连伟看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与国际化大都市,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无可比拟。
魏连伟指出,北京具备将丰富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创意设计实力。这种转化能力,是北京在文旅产品开发上的独特优势。魏连伟表示,一款优秀的文旅产品要具备有颜、有料、有趣、有用四个要素,也就是产品既要好看,也要具备故事性和文化内涵,还要具有十足的趣味性及实用性等五大特点。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为例,摆件和钥匙扣是其实际用途,再加上讨喜的形象和特殊的地域文化属性,“冰墩墩”由此成为冬奥会上的“顶流”。大量消费者的抢购也带动了冬奥会的衍生消费。当时,有数据预测,整个北京冬奥会期间,特许纪念品销售额达到了25亿元。
魏连伟认为,传统的技艺文化和纹样是文旅产品的灵魂,但新时代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文旅产品的需求已经不仅是纪念和收藏,他们更希望这些产品能够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表达个性和品味的方式。
因此,魏连伟建议,在开发设计时,不能生硬地将传统元素搬运到产品中,必须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更深入到产品的功能、材质、使用体验等多个层面。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文化与生活相融合。当产品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后,就会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衍生消费。
此外,魏连伟还表示,“冰墩墩”的成功虽然具有不可复制性,但也足以证明,国际化的传播是先决条件。只有打出知名度和美誉度,文旅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购买。同时,还要加大市场推广与营销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推广文旅周边产品,提高产品的影响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城市公共艺术家刘恒甫:
围绕“水特色”,用公共艺术赋能通州大运河景区
地处五河交汇处,承接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外溢效应,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以下简称“通州大运河景区”)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前往的目的地。
1月13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北京市政协委员、城市公共艺术家刘恒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要以公共艺术赋能通州大运河景区,围绕“水特色”,打造独特性、艺术性兼具的旅游产品,承接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外溢效应。
在刘恒甫看来,通州大运河景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文化支点之一。不过,当前通州大运河景区的发展具有很大提升空间。
刘恒甫表示,世界旅游名胜基本分为历史、自然和人文创新三种。从历史文物和文化的级别来看,通州大运河景区与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在自然景观上,通州大运河景区的树木植被铺种时间不长。
因此,刘恒甫提出,通过在通州大运河景区中植入创新公共艺术和人文景观,打造具有广泛认知的国家文化符号,以提升历史文物与自然生态的吸引力。
刘恒甫提到,在打造新内容和新景观的同时,要锚定景区的独特性。如果只凭借运河文化打造名胜景区,通州大运河景区并没有绝对优势——与运河沿岸的其他点位相比,其历史文物遗留、风土人情、周边建筑风格不突出。但通州大运河的“五河交汇处”这一奇观具有稀缺性,能吸引大量游客一探究竟。
基于此,刘恒甫提议,副中心应当以“水特色”为核心,深度实施“自然+艺术”融合发展策略,在通州大运河景区植入原创公共艺术,打造集自然景观、艺术创新、历史文化三位一体的旅游景区。
在运河文化符号产业化方面,刘恒甫认为,可以建成大运河国际艺术与文化交流平台、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吸引国际艺术家和创意人才参与,推动大运河文化与现代艺术、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旦通州大运河景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整个副中心的留客能力也将显著增强。刘恒甫称,在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后,通州大运河景区就能够承接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外溢效应,实现“用空间来延长时间”。
北京商报记者 牛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