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发现上海”,代表委员为过境旅游热支招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见上海⑦

旅游资讯 2 0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再次升级,境外游客来华更加便利,上海已成为境外游客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田子坊、天安千树、新天地、静安大悦城……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打卡点,外国游客的热情持续高涨。

新闻晨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请他们分析这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的火爆缘由,并且出出主意:这波过境游带来的流量,我们的城市该怎么接住,又该如何让它长红?

立足“海派文化”,万物皆可为旅游资源

🎙️周卫红,市人大代表、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最近入境旅游的话题真的非常热,而且这一波热度,我认为不是昙花一现的。

国家对入境游的政策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也看到了商家在努力地提升服务——国内的消费者已经太多涌到线上去了,商家对于线下的流量是有危机感的,一旦有了机会,我们看到延迟营业、各方面提升服务,商家在努力把服务做得更好。而上海的商业服务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为顾客着想,不是今天才着想的,是很多年前就这样的。

这一波入境打卡点的新变化,我认为还是归因在我们“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就像天安千树、田子坊,它的审美刚好踩在了入境游客的点上。这种契合你不能说它是偶尔的,是因为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它允许有这样一个有些人觉得“稀奇古怪”的建筑,但有些人觉得它很漂亮,而且从生态角度来说它很独特,至少让我们眼前一亮。

我认为艺术化的商业很重要,艺术不光是在剧场里,上海的艺术化是随处可见的,艺术能拉高人的正面情绪,从而刺激消费。

■英国姐妹Michelle和Denise与香港的Tinnie夫妇在天安千树

还有就是上海“生活化的氛围”非常吸引境外游客。尤其这一波日韩游客,年轻人为主,就爱凑热闹,熙熙攘攘,向“好”:好吃、好玩、好看。而这样的氛围是会刺激人当下消费、即时消费的:比如田子坊就营造了这种生活化的商业氛围,进去拍照、看个小展览,中式服装,再做一个创意的耳钉,喝杯咖啡……

所以,我认为上海的文旅、这些打卡点位的营造,还是要在海派文化上下功夫。境外游客的需求各式各样,我们要更包容、营造的氛围应该是别人需要的、别人亲切的。要有羊肉串、也要有南翔小笼。当然武康大楼和乍浦路桥的火爆,是我们先发现、通过网络传播、带动影响的他们。

从这些案例,我们对上海的旅游资源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们认为景点是旅游资源,但现在万物皆可为资源,比如武康大楼,它是民居,但它成了顶流资源。上海有那么多历史建筑,我们的旅行社需要把碎片化资源拼起来。在境外游客做攻略的时候,我们就能推送给他们。

入境游客数量激增,但我们导游的数量远远不够了。大批人流红红火火地来了,希望有人能为他们服务,有人讲解,这样他对上海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看到的、吃到的。现在旺季我们都要向邻近省份去借,上海的高校没有导游专业,而入境导游这个行业不光是多门外语,还要对城市文化有认识、有服务意识,这也有一个培育的过程。

对国际游客要展现国际大都市的开放与包容

🎙️戚建豪,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天安千树近一段时间以来成为包括来自泰国、韩国等境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我发现,在免签政策红利催化下的这波到上海的境外客流,以年轻人居多,尤其是韩国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天然地会对时尚的、潮流的事物趋之若鹜。而位于苏州河畔的天安千树,由英国鬼才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尽管有人感觉它的外观过于怪异,但它无疑是前卫的,有极其鲜明的标识度,在世界范围内都难得一见。

韩国等外国游客来上海看风景,某种程度上,他们自己也成了“风景”——他们去哪些景点、吃什么美食等,都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

对于来沪游玩的外国游客,他们在上海得到了尊重,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友好和温暖,会自发地进行传播。而这种对上海正向的、民间的传播,就有可能促成更多的外国游客来上海游玩。

上海致力于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政府相关部门应从这个高度来思考如何吸引和服务好国外游客,应该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主动走出去,进一步进行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

“轧闹猛”需要氛围,仪式感赶紧“造起来”

🎙️潘书鸿,市人大代表、民盟市委常委、司法委主委

上海人有一句话叫“轧闹猛”,外国人来上海打卡天安千树、田子坊、豫园也是“轧闹猛”,人都有一种从众的天性。要想让市面火起来,首先要引起大家“轧闹猛”的兴趣,要有“轧闹猛”的氛围。

聚集效应能拉动多少消费,和它的配套有关系。如果游客到了一个地方,发现没有他们要吃的、喝的、玩的、买的,他们也不会消费。静安大悦城就很好,它有商圈效应,有逛有吃有玩,而且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年轻人可以去买谷子,恋人可以去电影院,小朋友可以去玩具店,阿姨爷叔可以喝茶泡咖啡馆……不同的消费点依次引爆,就像烟花一样,能产生非常绚丽的效果。

有人说,天安千树也是个商场,也可以吃饭购物,但是外国人拍完照进去消费的还不是很多。我说那就是你的商铺特色还需要更加吸引人。比如我到京都去,看到人家店里在卖抹茶,我就要进去喝一杯。因为这是那里独有的特色。网红打卡点要拉动消费,一定要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者当下就能吸引住人的特色。特色本身的打磨很重要,宣传也很重要。

为了让来打卡的外国人能够深度停留,我还有个建议,来再为他们多营造一些仪式感、氛围感。马上要过年了,可以多举办一些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体会过年的仪式感和氛围感。主办方要多点创意和想法,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将老的品牌内容和新的创意整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抓住世界第三次“发现上海”的机遇,目标入境游客,做好“文化出海”

🎙️厉震林 市政协常委、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

从上海开埠、浦东开放开发,在我看来,这次可以说是世界第三次“发现上海”。

得益于过境免签的政策,从144小时到240小时,大批的游客来到中国,首站大多就是上海。从目前境外博主们的视频来看,上海给他们的冲击挺大的,普遍都是高度赞扬。因为是入境第一站,上海留给外国游客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

最近,我们都关注到了大量韩国游客正在上海旅游,大家都在议论。这就让我想到了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过境免签政策是我们国家外交上的一个行动,但是,它引发了蝴蝶效应,这些外国游客不仅来打卡,还来刷卡。

世界第三次“发现上海”,上海文化产业就要思考:怎么把这些游客引入到我们的演出场所里来。伦敦西区,本地观众占比不超过20%,剧目的影响力可以辐射到全球。

面对入境旅游的人流量,上海要推出标志性的剧目,包括驻场演出和新剧目,目标受众就是国外观众、长三角以及更大半径的外地观众;我们的演出剧目更要与“旅游”相关平台结合,让境外游客做功课的时候就能看到推介。我们讲“文化出海”,其实将境外观众引进来,也可以算是“文化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