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变成示范村,从集体经济为0到突破20万元,从地处偏僻、无人问津到游客盈门、热闹非凡,瓮安县红岩村,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东西部协作这一契机,做好“山”“水”文章,从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省级文明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岩村山美水美产业美
红岩村,原是老坟嘴乡红岩组,因有一块天然的、屹立百年不倒的红色巨石而得名,红军长征途中曾两次经过红岩村。过去,因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思路不明确,村里的发展一直难以突破。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推进,红岩村在海珠区的协作帮扶下,开始了“蜕变”之路。
为打破产业发展困局,红岩村向海珠区寻求帮助,海珠区规划资源局派驻了4名规划师,邀请中山大学相关技术力量,先后3次赴红岩村开展旅游产业规划。通过实地走访、全面调研、深度座谈,结合红岩村的地理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群众诉求,双方最终明确了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思路。打造了“红岩十里长廊”,围绕温泉产业,规划出“泡汤、钓鱼、露营、戏水、摘果”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线,完成“东西部协助·共同缔造”产业提升策划项目,使红岩村产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撑。不仅如此,红岩村通过完善的产业规划,以产业提升项目落地建成为基础,成功招引企业入驻,建成大型水厂1个,进一步丰富了产业业态,增强发展后劲。
红岩村村干部组织召开群众会
红岩村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热水资源,与海珠区凤阳街道办事处凤和经济联合社共商发展。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对口帮扶资金121万余元,用于开发天然温泉,打造“凤和温泉”乐园。如今,这里人气兴旺,平均每天有近200人来游玩,旅游高峰期每天能接待40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红岩村按照“温泉”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开设特色农家乐、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和采摘、生态流水养鱼等项目,为群众创造了大量就近务工的机会,解决群众就近务工1000余人次,带动8户脱贫户就地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8万元。“温泉”已经成为永和镇旅游发展的支柱产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向好发展。
红安村“凤和温泉”乐园
红岩村距离瓮安县30公里,曾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难题,制约了红岩村产业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为游客营造良好的出行、游玩环境,红岩村争取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个农家乐,新修了2座便民桥和2座两岔桥,铺设灌溉引水管2130米、新建产业路面硬化2.25公里,建设高标准健身休闲广场1个。通过对路、桥、水的全方位改善,解决了顾客出行难、吃饭难、停车难等问题,让红岩村成为家庭周末游玩的优选地,为乡村旅游发展筑牢了基础。
红岩村鱼类养殖基地
红岩村的蜕变和发展是一个结对帮扶增收致富的典型故事,是瓮安县东西部协作帮扶成效的一个缩影,传递出浓浓山海情,散发着滴滴帮扶爱,激励着这片红色沃土上的儿女们继续勇敢拼搏,奋力前行。
通讯员 孙 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海婴
编辑 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