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灯笼俏。”火红的灯笼是中国春节不可或缺的节日印记。如今,这些春节饰品正从中国走向全世界。山东郯城有70个中国结生产专业村,开年以来,这里的订单暴涨,为迎合海外市场需求,设计师在传统工艺上,融合了各类潮流元素。在这背后就是,中国春节如今已经成为了联合国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春节文化全球共享,承载着“年味”的各式年货正火热出海,走俏全球。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是集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随着春节的临近,贴窗花、写春联、蒸年糕、逛庙会等纷繁多样的年俗活动纷纷上演。也不仅仅是在国内,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洋溢着春节的气息。比如,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欢乐春节”新春庙会倾情上演,中国表演团体带来的舞龙舞狮、民族舞蹈、戏曲演唱等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在沙特首都利雅得,“2025新春大集”活动赚足眼球,当地民众在舞狮、武术、民乐表演中体验中国春节的喜庆氛围。
中国的春节,世界的春节。春节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中国春节越来越成为世界春节,目前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诸如买年货、扫尘、贴年红、吃年夜饭、守岁、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禳灾、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等等,都是春节的固定习俗。而今随着春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张贴春联、挂灯笼、舞龙舞狮等越来越成为海外一些地区的新民俗。可以说,作为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展现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筑强大中国力量。近年来,除了春节习俗外,蕴含着中国文化元素,中餐、功夫、汉服、网游等也接连在海外“走红”。比如,《流浪地球》《陈情令》等原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就在海外广受欢迎,《长安十二时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国产影视剧也引发了一波“中华文化热”。可以肯定,借助春节这扇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人们在交流互鉴中共绘“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在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也将进一步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牢固根基。(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