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推荐(黎城县)

旅游攻略 54 0

一、线路主题:古黎国人文山水名城·黄崖洞薪火绿色乡村

二、线路特色:巍巍太行诸峰,粼粼清浊两漳,续延古黎国人文,承秉黄崖洞薪火,举世闻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曾经在这里打响,这里的黄崖洞兵工厂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小”黎城而大天下,太行山中段晋冀豫三省交界清漳河、浊漳河环抱全境“黎民百姓”“洗耳恭听”“西伯戡黎”等成语典故和历史故事均产生于此。这里有“英雄小寨村”,拥有黄崖洞精神的下赤峪村,以及源泉村、南委泉、北社等,以红色、绿色、金色为主题的特色村庄,处处宜旅游,行行有旅游,时时可旅游。黎城全域旅游大格局正在构建,这是未来的黎城,这是当下的黎城。

三、推荐理由:

1.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2.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绿色资源富集,含绿量充盈。

3.非遗文化黎侯虎。

四、线路简介:

小寨村——下赤裕村——南委泉村——源泉村——孔家蛟村——北社村——霞庄村——辛村

(一)小寨村

2020年,小寨村被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小寨村抢抓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按照“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壮大方式,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助推乡村治理,实现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和谐的目标。

扎实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冀南银行小寨旧址红色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利用中央奖补资金和市、县级配套资金共计1000余万元对冀南银行旧址周边、村容村貌、旧址展厅、人民大食堂、研学基地等进行了改造提升,面貌焕然一新,全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金融系统党性教育基地和中国人民银行党校分校,成为红色美丽村庄“小寨”样板。

2021年6月22日,在冀南银行小寨旧址举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党校红色金融现场教学基地”“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揭牌仪式。2023年6月,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小寨村“村晚”在小寨村隆重举行。2023年7月,长治市委组织部确定冀南银行小寨旧址为长治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2023年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纳入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2023年,小寨村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以来,小寨村共接待红色教育、红色研学和参观学习的各类团体10万余人次,通过提供餐饮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余元。

(二)下赤峪村

黎城县黄崖洞镇下赤峪村,隶属于红色革命老区的发祥地,分布着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崖洞景区、省级度假酒店壶山温泉。地处县城以北40公里处,东临207国道,南邻西井镇,西与武乡县接壤。举世闻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曾经在这里打响,这里的黄崖洞兵工厂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当年的烽火岁月,让这里的军民共同创建了伟大的“黄崖洞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黄崖洞人。先后被授予“山西省生态村”“省级卫生村"、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山西省美丽示范村”“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示范村”、中共山西省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7-2020 山西省平安山西示范村”、在2023年9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

(三)南委泉村

南委泉村位于黎城县西井镇西南侧面,距207国道0.5公里,距县城26公里,距西井镇镇政府7公里,村域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3379.79亩,共有1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194户3163人,常住人口488户1042人,党员70名,在村党员28名,五保户13户,低保户57户, 脱贫户9户。常年外出打工劳动力达800余人。以农业生产为主,盛产核桃、柿子、小米等农产品,农民人均收入13000元。该村为提档升级村,村内自然资源有泉水资源、农业土地资源、人文历史,拥有清代建筑城隍庙,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旧址。

(四)源泉村

源泉村地处晋冀交界,是晋东南向东开放的核心要塞,源泉村生态环境极为优越,山灵水秀,素有“太行小江南”之称。现有农户452户、1231人。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战争时期是八路军军工部化学厂所在地,留下了宝贵的抗战文化遗址和红色革命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黎城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奋勇向前。近年来,源泉村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助推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确保项目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编制源泉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乡村建设方案,以乡村振兴资金、优质闲置资源入股,以“三色经济”为媒,实施“三权分置”,促进“三产融合”。一是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二是以“绿色生态”筑巢引凤。连片带动了周边各村发展水产养殖、庭院经济、农家乐、康养服务等绿色经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鳟鱼”“山茱萸”区域农产品品牌,全面推进源泉片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三是以“金色记忆”唤起乡愁。保留并放大“农耕”味道,围绕“传承古艺文化 唤醒乡愁记忆 撬动集体经济”这条主线打造布局七磨街,利用本地木材、石材与水车元素,构建景观平台,打造趣味性民俗街区。

(五)孔家峧村

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同年6月通过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被评为山西省3A级旅游示范村,2023年被评为乡村振兴示范村,2024年孔家峧村被列为“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

“千万工程”定位思路及项目建设:

孔家峧村按照县委“四带十二集群”总体部署,以彰显红色文化为主题,充分发挥孔家峧旅游接待中心阵地优势,着重红色研学方向,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引导游客参观体验、学习感受,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制定了“红色文旅+农特产品加工”的发展方向,依托现有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展览馆参观、红色文化党员培训基地授课、太行民宿休息用餐的完整产业链模式,逐步打造成周边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孔家峧红色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小米、核桃、花椒、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与黎城县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合作,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双增收”。

孔家峧村热闹的红色旅游彰显出红旅融合发展模式的蓬勃朝气,成为“千万工程”中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产业的生动实践。

(六)北社村

北社村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1937年11月,成立了黎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此召开了“冀南、太行、太岳”地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史称“黎城会议”。此次会议是我党我军抗战时期在华北地区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晋冀鲁豫根据地从初创到统一具有转折性的里程碑意义。因此,“北方局高干会议旧址”先后被列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

2022年,北社村被山西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为了更好地发挥革命遗址作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2023年,北社村争取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资金300万元,融合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元素对“北方局高干会议旧址”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改造后设一个主会场、两个历史展览室、五个专题场景、一个文献资料研究室。

(七)霞庄村

霞庄村始建于北魏时期,有1600多年的历史,村内明清建筑十余座,丰富的人文典故和民俗文化历代传承。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抗大总校等多个党政军团都曾在此驻扎,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村落。

霞庄村中有春秋阁、李氏祠堂、王氏祠堂、关帝庙、戏台等一批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这些古代建筑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村内现存完好的古官道、丁字巷、四合院属于历史风貌,历史建筑占到整村的65%以上。整体风貌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优秀建筑魅力名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八)辛村

辛村天齐王庙位于黎城县东阳关镇辛村。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1344平方米。据庙内存碑载:创建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清屡有修茸。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现存有山门(倒座戏楼)、正股;东西两侧有妆楼、廊房、耳殿;正殿建于高6米的青石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为元代遗构。戏楼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柱头科三踩单翘斗棋,为明代遗构,下部正中南向辟板门。其余为清代建筑。

辛村天齐王庙为研究我国元代早期古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民宿推荐:

黄崖洞镇下赤峪村壶山旅游度假区太行人家(2022年评定全国乙级民宿)

黄崖洞镇下赤峪村壶山温泉人家(2019年评定太行人家)

黄崖洞镇下赤峪村壶山旅游度假区太行人家(2022评定太行山居甲级)(为推荐民宿)

黄崖洞镇下赤峪村壶山旅游度假区太行人家(2022评定太行山居甲级)

壶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山西省黎城县自然景观茶壶山下,紧邻黄崖洞红色旅游区,西邻洗耳河、板山风景区;东临四方山红叶景区。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家集餐饮住宿、温泉沐浴、会议接待、户外拓展、文化演艺、户外采摘、儿童游乐、红色研学教育、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康养度假胜地。度假区有温泉客房、民俗窑洞、商务客房等各类房型共176间,日可接待450余人住宿,1000余人同时就餐;温泉区日可接待游客1800余人次,年可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来源: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