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浓,是糯叽叽的糕团刚刚蒸好、迫不及待放进嘴里的那一口甜,是过年的新衣已经买好、急不可耐要穿上身的那一种盼,是理发店里热辣滚烫的一个个“新我”。
在2500多岁的古城过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或许,你怎么着也该来一趟,亲身感受“白发姑苏”的“反差萌”。家里的九扇大门——相门、胥门、平门、蛇门、齐门、娄门、盘门、阊门、金门,齐刷刷地挂上巨幅春联,那种开门迎客的“豪横”劲儿,怎么不叫人扶额一笑呢?为了见你,古城老早就化好了“全妆”,主干道上挂起红彤彤的中国结,到了夜里,各色花灯次第亮起,装饰你的江南梦。
走进一个江南梦,去触摸它的实体。千百余年积淀的细枝末节,在年味至浓的时刻倾泻。触手可及的,是这个梦的质地、纹理和形状,是千针万线交织成的千秋锦绣,是一双双妙手重复千万次的描、摹、雕、琢、拢、捻、抬、凿、捏、拉、弹……时光诚如流水,而妙手留下的,今人唤作“非遗”。
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它们,离我们很远吗?你看,桃花坞的唐寅故居,全国18个省(区、市)的200余项非遗汇聚,邀请你来古城过大年。喝一杯元大昌的冬酿酒吧,再舀一碗朱新年的汤团,印一张桃花坞木版年画,还要剪一张过年的窗花,新中式的靓丽旗袍也给安排上。评弹起,昆曲秀,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梦?似幻?还没完,新年的古城不止于“江南”。河北的驴肉火烧、上海的南翔小笼、四川的赖汤圆,福建的铁观音、山东的阿胶、湖南的甜酒……誓要征服你的胃;山西景德镇的陶瓷小玩意儿、福建泉州的簪花发箍、天津的手拿小风筝、广东的粤秀小包……誓不叫你空手而归。在桃花坞里与你擦肩而过的,也许是身着苏绣“皮肤”的“二次元”角色,他们从热门手游《英雄联盟》中穿越而来,圆满你的这场梦。
此时此刻,你也许会问:“这些都是非遗啊?”是啊,这些就是在华夏土壤里生生不息的非遗,是在时间河流里代代相传的非遗。它们是如此地与我们相近、相亲、相连、相关。它们也许活了数百年、数千年,看过许许多多张年轻的脸,也变幻出许许多多个年轻的新面目。它们也在等待,年轻的你。
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在苏州古城一起过吧。你看,灯彩映照出一张张喜气洋洋的脸,糖画招引出心里止不住的甜,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地响。看明白了吗?华夏大地上那么多的非遗,不就是一个又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吗?吃得好一点,喝得美一点,用得精一点,穿得靓一点,活得酥一点。
来苏州吧,我们一起过酥年。
作者:苏报融媒记者 王敏悦
编辑: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