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国国家地理去旅行丨踏千里河西走廊,寻千年丝路传奇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艺术研究部副部长,摄影家,曾出版关于敦煌艺术的画册十余部。
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武威凉州:澎湃数智动能
3月29日至30日,2025年武威市数字产业(人工智能)发展暨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如约启幕,一场以招商引资为指挥棒、数字经济为琴弦的“数字交响曲”在凉州大地奏响。
【甘快看】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 武威凉州:澎湃数智动能
3月29日至30日,2025年武威市数字产业(人工智能)发展暨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如约启幕,一场以招商引资为指挥棒、数字经济为琴弦的“数字交响曲”在凉州大地奏响。
2025青甘大环线,行走河西走廊,打卡黑独山!挑战可可西里海拔4800!
青甘大环线,即一条连接青海、甘肃两省重要旅游资源的自驾游线路。起自青海西宁,横亘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柴达木盆地,经青海湖、茶卡盐湖、大柴旦,再穿越甘肃河西走廊,过敦煌、玉门、嘉峪关、张掖等地,最后回到青海西宁。
【2025驴队长带队】6月 | 西北大环线plus!可可西里+河西走廊极致体验!
西宁遍布着很多有名的小吃街:比如【莫家街】、【饮马街】、【口福街】等等。手抓羊肉、老酸奶、甜醅子、炕锅羊肉等等美食,一定会让你告别含蓄,大快朵颐!
【甘快看】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 甘肃敦煌:春节临近旅游升温
随着春节临近,甘肃省敦煌市旅游升温。据敦煌市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月19日,敦煌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六大景区接待游客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41.83%。
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甘肃敦煌:春节临近旅游升温
随着春节临近,甘肃省敦煌市旅游升温。据敦煌市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月19日,敦煌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六大景区接待游客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41.83%。
春节反向游,河西走廊的难得机会
人少景区不排队。春节期间,很多人都选择在家过年,所以河西走廊的游客相对较少,我们几乎没怎么排队就进入了各个景区。
在中国,再难找到像河西走廊一样的地方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再难找到像河西走廊一样的交会之地,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区域内分布着中国陆地几乎所有地貌,多民族文化交汇于此。
有人说河西走廊现代不重要了,但我不认同
回顾历史,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通道,连接中原与西域,承载了无数文明的交流与碰撞。那么今天呢?有人觉得高速公路、铁路网早已替代了它的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欧洲的物流要道,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桥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河西走
河西走廊“大地之子”雕塑群景区要建游客中心?文旅局回应:改善游客体验,目前不收费
12月17日,有网友在途经位于甘肃酒泉市瓜州县的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景区时,发现景区游客中心项目正在施工,于是发帖询问未来是否会收取门票。此事引发网友热议。该景区以“大地之子”“汉武大帝”等大型雕塑为代表,是一处免费开放的旅游景观,深受游客喜爱,也被游客称为“
你知道中国最重要的“战略枢纽”在哪里吗?它的作用远超你想象!
有人说中国的战略中心是东南沿海,但我不认同。其实,真正决定中国命运的地方,恰恰是在我们常常忽视的“河西走廊”。这片被西风吹拂的土地,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更是如今中国西部安全与发展的“命脉”。你可能从未意识到,河西走廊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我们眼中的经济
新刊丨《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12月号:河西走廊的千年进行式
马背时代的河西走廊,移动的是行人与毛驴、马匹与骆驼的背影,听见的是慢时光里的从容与淡定。汽车时代,河西走廊不仅变宽了,也变快了,上面飘来更多的马达声和喇叭声。站在走廊的每一个节点,都能看到运营了大半个世纪的铁路和新开运的高铁,它们的呼啸像考古者眼中的文化层,轻
一路向西:穿越河西走廊 阅读新疆山河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勃发中的河西走廊
这条东西长约1000公里的走廊,既是苍凉的,也是雄壮的;既是古老的,也是青春的;既是历史的,也是鲜活的;既是厚重的,也是勃发的;既是诗意的,也是务实的……它从不封闭自己,而是包容并收;它带着厚积的历史走来,向着更好的明天不断生长。
什么是“河西走廊”?
在这里,一条古老而神秘的走廊,横亘于大漠戈壁之间,连接着中原与西域,见证了千年的风霜雨雪与文明的交融碰撞。
张骞为什么震撼我,为什么一定要去走走河西走廊
有人说,走过河西走廊,相当于去了4/5的中国,河西走廊是最伟大的走廊,这里历史、人文、民族、信仰相互碰撞和融合,戈壁、雪山、草原、荒漠在这里交汇,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