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 留得住乡愁”
近日,记者在河南信阳浉河区文新茶村看见,一竹筛刚从茶山上采下的鲜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传统炒制技艺”传承人陈正军手中,很快就变成了知名的信阳毛尖。
“行走信阳·解码文旅新势能”——山水间的诗意栖居
春日信阳,山峦吐翠,茶香氤氲。从稻田边的茶香小院,到古村落的乡愁记忆,再到山水间的秘境栖居,“民宿+”模式正串起信阳文旅融合路径。3月24日至26日,采访团走进罗山县、新县、固始县三地,探访民宿经济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解码信阳文旅新势能②|山水为底红铸魂
“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走后,敌人疯狂搜捕,搜出了红军伤员余占海。我祖姥姥何大妈挺身上前抱住伤员,大声哭诉说是自己的儿子。为了让敌人确信无疑,何大妈当众起毒誓并刺瞎右眼,才使红军战士得救,祖姥姥却失去了一只宝贵的眼睛。”
从何家冲再出发
离开022县道,驾车沿入村水泥路行驶,一座高大的“五星拱门”矗立在村口,门上一颗红色五角星熠熠生辉。10月10日,记者来到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探访红二十五军长征决策地——花山寨会议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