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园

开封清明上河园“民俗年味浓 游客乐陶陶”

开封清明上河园“民俗年味浓 游客乐陶陶”

开封 清明上河园 年味 42 0

当天,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园内精彩的民俗节目,被那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深深吸引。园内不仅有身着古代服饰的演员们进行的生动表演,还有各式手工艺品和地道美食供游客们欣赏和品尝。春节假期的开封清明上河园,成了人们放松心情、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好去处。游客们在这里不仅

开封清明上河园失火被夸实在,观众以为是表演无人逃跑

开封清明上河园失火被夸实在,观众以为是表演无人逃跑

起因是当天下午五点钟左右,清明上河园景区正在进行一场东京保卫战的演出,大概就是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北宋时期抵抗金军入侵的实景演出。然而演出的时候,金兵放的炮火星却不小心蹦到了旁边的城墙上,因为城墙是泡沫板包裹,钢结构做的假墙立马就被引燃了。

2024清明上河园第十三届国际菊花展

2024清明上河园第十三届国际菊花展

菊花 清明上河园 花艺 30 0

围绕开封市第42届菊花文化节的布展要求,清明上河园第十三届国际菊花展以:“宋韵清园”,为主题,本届国际菊花展通过时尚现代的菊花造型和景观小品,为菊花文化注入了新的意境和韵味,为游客打造了一场独具菊韵风雅的菊花文化盛宴。

2024清明上河园大环境部分景点布展

2024清明上河园大环境部分景点布展

景点 清明上河园 布展 34 0

此次菊展设计,结合园区发展需要,从游客观赏点出发,整体花境打造在绿化区域、沿湖、沿路较多,避免菊花造型及花坛因规格较大,造成菊会期间,道路堵塞及花材损坏等情况,菊花花境、花坛向两侧延伸,使菊展氛围更加浓烈。搭配园区古典建筑及绿化景观,相辅相成,带给游人不同寻常

在河南,黄河文化还能这么“潮”

在河南,黄河文化还能这么“潮”

河南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图 42 0

周末,来自浙江的游客王璐走进河南省开封市清明上河园景区,在“飞越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里,才俯瞰汴河风光,忽然又穿梭于车水马龙的繁华市井;刚还在回味大宋不夜城的夺目璀璨,下一秒又“沉入”黄河深处,被“城摞城”的奇观震撼……座椅上升、俯冲、滑翔等动作,让游客身临其

清明上河园与河南广播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共启开封文旅新篇章!

清明上河园与河南广播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共启开封文旅新篇章!

开封 清明上河园 电视台 48 0

12月5日,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通津楼会议中心,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圆满举办。双方携手开启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崭新征程。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王仁海,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卢慎勇,开

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试过在夜晚,骑上一辆酷炫……

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试过在夜晚,骑上一辆酷炫……

骑行 开封 清明上河园 36 0

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试过在夜晚,骑上一辆酷炫的自行车,穿梭在历史悠久的古城中?我最近就干了这么一件超燃的事情——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朋友夜骑开封!🌟不过,这趟骑行之旅,除了满心的兴奋和美好的回忆,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特别是关于教育孩子这事儿,感觉有好

清明上河园恢复至晚22点闭园

清明上河园恢复至晚22点闭园

开封 清明上河园 郑开大道 40 0

#清明上河园客流将达到上限#近日,河南郑州大学生迎来“夜骑”开封热潮。然而,拥挤的骑行队伍占用快车道、郑开大道一路拥堵。#开封倡议骑行别扎堆也不必深夜#11月9日,清明上河园景区发布公告称:因今日游客量较大,即将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我们虽全力以赴,仍难以尽善。

开封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游客达承载上限,请提前预约

开封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游客达承载上限,请提前预约

开封 清明上河园 万岁山 65 0

其中,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在公告中称,“因今日(11月9日)游客量较大,即将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我们虽全力以赴,仍难以尽善。为了大家出游能够安心、舒心、放心、开心,我们将及时采取有效的限流措施,特建议大家错峰出游并提前预约,择合适之时来清明上河园开启大宋穿越之旅

开封文旅说会尽量给大家安排好

开封文旅说会尽量给大家安排好

开封 清明上河园 万岁山 47 0

近日“夜骑开封”火了,很多河南郑州的大学生三五结伴骑上共享单车从郑州出发凌晨骑行5个小时,抵达50公里外的开封。11月4日,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开封铁塔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等多个景区对“夜骑特种兵”全部免票,并且凌晨开园。

夜访清明上河园 宛若画中游

夜访清明上河园 宛若画中游

清明上河园 画中游 谢莹 42 0

10月28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媒体团成员走进位于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1:1的比例再现建园,有“中国民俗画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