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两位“稀客”到访,深圳的魅力密码,文化与科技的双向奔赴
最近,深圳的“朋友圈”热闹非凡,两位“稀客”的到访,让这座城市的热度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持续攀升。一位是为深圳地铁 10 号线题写站名的“山西姥爷”王朝珠,另一位是在油管平台拥有 3800 多万粉丝的美国知名网红“甲亢哥”。
来!认识一下梵净山的“稀客”
梵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7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梵净山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这里栖息着7925种野生动植物,是黔金丝猴、梵净山冷
“稀客”变“常客” 越冬水鸟频频“串门”神农架大九湖
近日,2025年度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湿地)全国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报告出炉,共记录到大白鹭、苍鹭、鸳鸯等8种水鸟,数量共计211只,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鸳鸯已连续3年来大九湖“串门”,数量也从2023年的3只、2024年的11只稳定增加到今年的3

山西天镇生态治理“活名片”:赤麻鸭从“稀客”变“常客”
春分时节,随着气温回暖,山西大同天镇南洋河湿地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赤麻鸭。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当地候鸟数量从过去的几十只增至上千只,赤麻鸭从“稀客”变“常客”,成为天镇生态治理“活名片”。
迎来一群优雅“稀客”!“湿地精灵”钳嘴鹳到秀山踏春
近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街道新寨村河滩湿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体态优雅,时而舒展双翅掠过油菜花海,时而静立枝头梳理羽毛,为春日的乡村画卷增添了灵动的生态之美。
难得一见!“稀客”现身长治漳泽湖湿地公园
1月23日,农历新年在即,长治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传来喜讯,鸟类摄影爱好者在该地首次拍摄到4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鵟(kuáng)。该猛禽属于罕见鸟,是湿地公园的新纪录,多年来首次出现。
罕见!昆明古滇湿地迎来稀客三趾鸥
三趾鸥系中型水鸟,体长38-47厘米,常成群活动。主要以小鱼为食,有时也吃甲壳类和软体动物,觅食主要在海面涡流中捕食,也可在飞翔中或是游泳觅食。是一种在北极海洋岸边和岛屿上繁殖的海鸟,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洋上,是典型的海洋鸟类。
“稀客”频现成就生态之美 美丽中国保护硕果累累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站站长雷开明介绍,这次是监测多年来首次发现,荒漠猫生活的海拔比较高,基本上接近4000米,而且习性善独居,在天然的石缝或石板下面,所以调查记录到它很不容易,它的学术研究意义重大。
稀客!鸟界“国宝”来沈阳了!
沈阳的冬天又召唤来了候鸟“精灵”我们的“老朋友”如约而至这群候鸟“精灵”享受着冬日暖阳的沐浴与沈阳的碧水蓝天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灵动的画卷浑河在沈阳浑河流域的广阔水域中聚集了大量迁移候鸟绿头鸭、赤麻鸭、鸿雁、苍鹭、白鹭、东方白鹳等多种珍稀鸟类纷纷现身它们或成群结队
“稀客”变“常客”!“国宝鸭”如约而至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距今已生存一千多万年,被誉为“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
乌审旗乌审召镇:“稀客”变“常客”
秋风送爽,落叶纷飞,乌审旗乌审召镇迎来了橙黄橘绿的深秋,在五彩缤纷的唯美画卷中,一群身披洁白羽衣、姿态优雅的天鹅,在达瓦淖尔湖畔,时而逐水嬉戏,时而悠然游弋,时而振翅翱翔,时而低头觅食,为接下来的旅程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