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之旅:绿皮火车、短裙空姐与公园里的羞涩约会
当K27次列车从丹东驶过鸭绿江大桥,手机信号戛然而止的瞬间,仿佛开启了时光倒流装置。200公里路程要摇晃6小时的绿皮火车,车窗外掠过大片金黄的稻田——拖拉机还是七十年代的老式东方红,戴草帽的农妇弯腰插秧的身影像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挂历画。车厢里飘来隔壁大爷饭盒
知道为什么朝鲜游必须坐火车吗?飞行会让人失去对国土面积的敬畏感!
"各位同志请把窗帘拉紧,我们即将进入伟大祖国的神圣领土。"列车员突然用中文说出这句话时,我正在拍摄窗外的新义州站台。DV镜头里突然闯入一只戴着白手套的手,惊得我差点摔了相机——后来才知道,这是我在朝鲜参演的"国家真人秀"开幕仪式。
在朝鲜的72小时:我拍下的每张照片都被导游检查了三遍
平壤机场海关大厅里,戴着红袖章的工作人员第五次翻看我相机时,我盯着墙上的电子钟——23:47。荧光数字在空旷的大厅里跳动,照在同行老张惨白的脸上,他背包里刚被没收的《1984》还露着半个书角。
朝鲜之旅:中国女孩的7天魔幻体验,原来没有手机的日子可以这样过
——直到看见候机楼墙上挂着的复古时钟,才猛然惊觉自己即将踏入一个没有4G信号的"结界"。这趟穿越时光隧道的旅行,从一场价值每分钟18元的国际长途开始了。
到朝鲜旅游,平壤大学毕业的女导游说:我们的幸福不能用金钱衡量
当K27次列车缓缓驶过鸭绿江大桥,手机信号格突然归零的刹那,我就知道这将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在朝鲜的五天四夜里,那些擦肩而过的素颜美人、永远微笑的导游、蜿蜒数公里的排队队伍,还有能把人颠离座椅的"按摩公路",共同拼凑出这个神秘国度的魔幻现实图景。
中国网友到朝鲜旅游的感受,女孩纯洁,街道空旷,自行车很多
当K27次国际列车缓缓停靠平壤站,我贴在车窗上的鼻尖突然感到一阵凉意——站台上,三个身着藏蓝制服的姑娘正仰头望向车厢。她们梳着整齐的波波头,胸前的金日成徽章在阳光下闪烁,白色衬衫领口露出的一截脖颈,让人想起老挂历上的80年代影星。
中国网友到朝鲜旅游,发现朝鲜姑娘不嫁宝马爱单车
站在平壤火车站月台上,我望着远处匆匆走过的朝鲜姑娘们——她们或骑着老式凤凰牌自行车,或拎着布包安静排队,素面朝天的脸庞在阳光下泛着瓷白的光泽。导游金善美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中国朋友总说我们像活在旧时光里,可你们不知道,正是这些'老派'的品质,让我们活得比谁都
朝鲜游戏房探秘:这里的少年不玩《王者荣耀》,他们有自己的“平壤赛车”
走进平壤绫罗人民游乐园的电子游戏区,你会瞬间被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淹没。穿着校服的小学生踮着脚尖围在《平壤赛车》机台前,后排的孩子恨不得把眼睛粘在前排同学的后脑勺上;戴着眼镜的上班族在射击游戏前全神贯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情侣们挤在双人舞蹈机上笨拙地踩踏,惹得
朝鲜女导游说中国人活的太累了了:我们一个人干活,一堆人围观,比你们幸福!
平壤郊外的稻田里,阳光炙烤着金黄的稻穗。50岁的农民朴大叔弯腰割下一把稻子,额头的汗珠滴进泥土。在他身后,五六个穿着工装的男人或蹲或站,有人抽着卷烟闲聊,有人用草帽扇风,还有人对着田埂上的蚂蚁发呆。这不是偷懒现场——这是朝鲜农村最常见的劳动场景:一个人干活,一
网传朝鲜将向中国游客重开大门,相关单位:“未接到正式通知”
清明假期期间,一则“朝鲜定于2025年4月24日正式开放,接待中国游客赴朝旅游”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有中国华北地区的旅行社向观察者网表示,其已经注意到此消息,但尚未收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进一步通知。
一万块在朝鲜能活多久?答案让我惊掉下巴!
"兄弟,带一万块去朝鲜,够不够玩半个月?"上周朋友突然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曾经我亲身经历过在平壤花光8000块的魔幻旅程,今天必须把这段堪比谍战片的经历讲给你听。
在朝鲜的七天六夜:没去过的人永远不懂朝鲜!
"两位同志,请把行李全部打开。"戴大盖帽的女检察官用生硬的中文说道。鸭绿江大桥的震动还在耳膜里嗡嗡作响,我和妻子已经被堵在了硬卧包厢门口。隔壁几个朝鲜姑娘的行李箱"哗啦"一声被掀翻在地,五颜六色的衣物像瀑布般倾泻在过道上。
我在朝鲜被现实上了一课:娶朝鲜美女,朝鲜导游一句话让我知难而退
阿强,一个在深圳打拼了8年的东北小伙。去年国庆假期,我带着对神秘邻国的好奇心,揣着攒了三年的年终奖,踏上了朝鲜五日游的旅程。谁曾想,这趟旅行不仅刷新了我的世界观,还意外揭开了朝鲜婚恋市场的"通关密码"。
中朝边境的朝鲜美女之谜:她们跨越鸭绿江究竟为了什么?
站在丹东鸭绿江断桥边,游客们总会举起手机对准对岸的朝鲜新义州——灰蒙蒙的楼房、缓慢行驶的老式电车,与丹东的霓虹高楼形成魔幻对比。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江畔朝鲜餐厅里那些身着民族服装、笑容甜美的姑娘们。她们说着带朝鲜腔的中文,却能流利唱响《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些被称
中国单身小伙的朝鲜奇遇:被朝鲜姑娘彻底征服!让中国男人破防
凌晨五点,平壤火车站月台上的白炽灯刺破晨雾,我拖着行李箱走下国际列车,迎面撞见一群身着深蓝制服、手举接站牌的朝鲜导游。领头姑娘扎着利落的马尾辫,未施粉黛的脸在灯光下泛着瓷白的光泽,开口竟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同志,欢迎来到平壤。”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总有
亲历平壤:一名中国游客眼中的朝鲜日常与贫富暗涌
车窗外,平壤的街道像一幅被按下暂停键的旧胶片。导游反复强调“不要随意拍摄”,但我的视线始终无法从那些穿行于高楼间的朝鲜市民身上移开——这座城市的光鲜与褶皱,远比官方叙事更耐人寻味。
朝鲜导游老李送我句话:“在我们这,知道的当不知道,才是真聪明!多个角度带你看朝鲜
火车驶过鸭绿江铁桥时,我攥着清空三个G内存的手机,手心全是汗。导游老李却悠哉地啃着丹东带来的苹果:"别紧张,朝鲜海关现在都用上人脸识别了。"
中国游客在朝鲜竟享“副部级待遇”?游客:不愧是友邦
当首批西方游客踏入朝鲜罗先经济特区时,中国游客早已在平壤羊角岛酒店享受特级服务。这座曾接待各国政要的酒店,游泳池的消毒水味混合着大同江的风,见证着中朝友谊的特殊纽带——中国游客不仅入住朝鲜最高规格的酒店,更享有“一导游盯两游客”的VIP服务,这种待遇甚至被戏称
朝鲜姑娘在华打工,为什么从不逛街?
丹东江边路上有家叫"玉流馆"的朝鲜餐厅,霓虹灯招牌上中文和朝鲜文交替闪烁。去年深秋,我跟着当地朋友推门而入时,迎面撞见四位穿着淡紫色民族服装的姑娘,她们齐刷刷鞠躬的弧度,像用尺子量过似的精准。
朝鲜四日魔幻漂流:我在板门店的即兴演讲,竟让北野武脸军官红了眼眶
"同志,请把手机给我。"平壤机场海关小哥的塑料中文,让我瞬间绷紧后背。眼看他掏出小本本认真记录"iPhone13 Pro 1台",突然想起出发前连夜删光的韩剧和表情包——这感觉就像小学生把寒假作业藏进洗衣机,结果老师压根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