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极端天气影响,长治部分景区和文博单位继续暂停开放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13日长治市将继续受大风、寒潮、霜冻天气影响,部分时段伴有沙尘和阵风,具有一定极端性。为保障游客安全,4月13日继续闭园的景区和暂停开放的文博单位如下:

叫响“青花瓷的故乡”文化IP、打造商都中轴线文旅文创CBD…… 今年郑州文博看点十足
以管城回族区塔湾古街为依托,以周边诸多遗产群体为支撑,打造商都中轴线文旅文创CBD,与二七现代文化片区联动,形成3600年“人脉不息、文脉不断、烟火万里、太平盛世”的文旅文创空间和商业走廊;
天水市博物馆数字人正式上线,开启智慧文博新体验
随着新科技的兴起并快速发展,数字化逐渐成为当代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方向,它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知识资源立体呈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便捷、多样化的参观体验。基于此,天水市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独具特色的虚拟数字人IP已在官方网站正式上线,这一重大突破
赏文物看大展 春日踏青文博游火热
在洛阳古墓博物馆,新推出的沉浸式奇幻游备受年轻人喜爱。在复原展示的遗址中,亲手触摸墙壁、砖石,近距离欣赏砖雕壁画,还能与专业演员扮演的“古人”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解谜、剧情演绎等环节揭开更多历史故事。连日来,每天到访游客超1万人次。
春游江淮丨安徽太湖:文博园又到了最美的时候!
邂逅最美四月天抓住春天的尾巴来五千年文博园逛一逛感受慵懒的春色盎然跌进时光的长河里,细细品读华夏千年的辉煌,中华文化的璀璨春日的暖风吹过文博园带来了时光对生活的问候蓝天白云,青砖灰瓦翠色烟波、繁花似锦......春日的文博园颜值爆表图/五千年文博园亭台楼阁、碑

来天津 赴一场河海之约
在天津,津派文化宛如城市的精神脊梁与风骨,撑起这片底蕴深厚的天地。河海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演艺文化、文博文化、休闲文化,它们交织碰撞,于天津的每寸土地上蓬勃生长,汇聚成独具特色的津派文化。
来天津,赴一场河海之约
在天津,津派文化宛如城市的精神脊梁与风骨,撑起这片底蕴深厚的天地。津派文化恰似一场多元融合的盛宴,河海奔涌中诞生的河海文化,承载热血记忆的红色文化,见证商业辉煌的工商文化,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还有烟火气十足的民俗文化,尽显舞台魅力的演艺文化,沉淀历史瑰宝的文博
叫响“青花瓷的故乡”超级IP、打造商都中轴线文旅文创CBD……今年,郑州文博看点十足
筹划大唐·青花瓷国际学术研讨会,重磅推出《大唐·青花瓷》原创展览,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叫响“青花瓷的故乡”郑州文化超级IP;
清明假期 山西太原文博场馆接待游客34.26万人次
记者从太原市文物局了解到,清明期间,省城文博场馆接待游客34.2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64万元。其中,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博场馆接待游客25.31万人次,与2024年清明期间23.20万人次相比,增加2.11万人次,增长9.09%;实现门票收入320.0

全省文博单位接待游客逾248万人次
据统计,省文物局直属文博单位接待游客约24.91万人次。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约6.04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约14.67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约1.77万人次。西安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53.94万人次,宝鸡市接待约21.35万人次,咸

红色游、赏花游、乡村游、文博游……清明假期河南文旅市场“一路生花”
全省清明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992.7万人次,旅游收入11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4.5%,旅游收入增长4.3%。
红色演艺、“简述中国”、古乐演奏……清明假期“文博游”火热
清明假期,众多游客走进沉淀历史、凝结记忆的博物馆,人们在这里观展览、看演出,参与互动文化活动、感受文化魅力。
太原清明文博活动吸引超七成省外游客
2025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太原市对外开放的18处直属文博场馆共接待游客25.31万人次,同比增长9.09%;实现门票收入320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7.31%,省外游客占比超七成,展现出太原的文化吸引力。

文博游呈现客流高峰
在吉林长春,长影旧址博物馆推出的红色系列舞台剧《长歌烽火》成为假期的一大亮点。该剧根据长影经典红色影片《上甘岭》和《刘胡兰》改编,将大银幕上的英雄故事搬上舞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

清明假期 陕西文博单位共接待游客248.51万人次
数据显示,西安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观众约78.85万人次,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观众约6.04万人次、秦陵博物院接待观众约14.67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77万人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接待观众约1.14万人次、陕西考古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29万人
清明假期陕西文博单位接待观众约248.51万人次
清明假期天公作美,陕西一扫“雨纷纷”的传统气象,连日晴空为出行按下“加速键”。陕西各大文博单位迎来客流高峰,清明假期3天全省文博单位共计接待观众约248.51万人次,同比2024年清明假期接待观众数量增长约21%。
夜游专场、非遗手作……清明“文博游”带来别样体验
成都博物馆日均预约量达2万人次,三星堆博物馆假期门票节前即售罄、延时服务与各类活动丰富节日体验……清明小长假期间,成都及周边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文化体验与文化关怀并行,让市民游客在文博场馆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清明假期。
清明假期文博热持续升温 创新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活”起来
最近几年,博物馆游成为度假的热门选项之一。全国各大博物馆也是纷纷在假期推出特色文化活动,以创新体验吸引游客。今年清明假期,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凭借其独特的展陈设计、创新的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文博热持续升温。
数字科技+文博场馆,清明假期解锁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近年来,数字科技打造的沉浸式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式,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个清明假期,各地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
清明去哪儿玩?淄博文博场馆上新多种玩法,冲就对了!
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4月4日 9:10至11:00,“清明拓韵”公益研学实践活动将在该馆一楼古齐厅门口举行。活动中,研学老师将讲解金石文化渊源,展示汉代画像砖等经典拓片作品,并介绍拓印工具及其正确使用方法,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非遗拓印技艺的魅力。 4月5日10